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83010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

2、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

3、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

4、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在此兴建的三峡水库具有393亿立方米库容,其中用于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5、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它占竟将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占武汉以上河段洪水来量的5576%,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水功能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建设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二)发电长江

6、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带,河流落差大,多年平均流量450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年平均入海水量的一般,相当于8条黄河的水量。据全国水能资源普查成果统计,长江流域确认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共计可建电站4469座,总装机容量为1.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53.4%。而长江三峡水电站可装机容量超过2240万千瓦,约占长江干流装机容量的28%、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约占1996年全国发电站的9%。它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或者7座24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站加上一个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

7、应的运输铁路。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和华东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能源供应不足。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按目前每千瓦时电量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电站每年可为增加5000多亿元的产值提供电力保证。同时,三峡工程所出的良好区位,使它与华中的输电距离仅在500千米的范围内,与华东、广东及全国其他主要负荷地区的距离也均在1000千米左右的经济输电范围内。它将作为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三峡工程以水电替代火电,每年可替代原煤4000万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

8、氮氧化合物37万吨及大量废水、废渣,其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三)航运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沟通沿海和内地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但目前长江航运还远没有发挥其“黄金水道”应有的作用。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万吨级船队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从而使长江航运在未来能真正发挥其“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这对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等有着深远意义。除上所述,三峡工程的兴建,还将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至华北),

9、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三、三峡工程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上。(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比如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等。而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二)对名胜古迹的影响长江三峡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来特有急流险滩等景观将小时,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有些经典虽然存在,却失去了其从前的魅力。四、小结总之,长江三峡工程有利有弊,但总的来看,利大于弊。但是弊的一方面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建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要尽量采取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