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82845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公平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公平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公平的思考 教育,从狭义来讲,是为了培养人才;从广义来讲,是为了造就“人”。这两点都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所有关于教育的争论中,公平问题从来都是压倒性的话题。日前北京市宣称,本地本科生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五成,因此要暂停本科生扩招,重点改为放在研究生教育上。消息一出,旋即遭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痛斥,而高考分数线的差异仍然是论者的主要论据。也就是说,北京高教的超前发展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为什么教育要特别强调公平?这就基本上与培养人才、造就“人”无关了,它主要诉求的是:必须保证这个国家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能够有一个正常流通的渠道。换句话说,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通过受教育特别是

2、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中层乃至高层。这是维持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人只要还有希望,就可以忍受现实的种种苦难。根据各方面报道的信息,多数农民抱有这样的信念,只要子女还有通过教育改变身份改变命运的前景,他们就不大会采用更激烈的形式反对农村的现状。然而北大一位教师在文章里透露,目前占七成的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却是倒过来的,三成城市人口享受了七成的高等教育资源。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不论有什么现实困难,这种根本上的不公平有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最大的伤害。根据甘肃省委书记的说法,这种伤害已经在物质上造成了高昂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西部农民返贫的第二位重要因素。而物质上的伤害,必然深入心灵层面,从而造成

3、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鸿沟。在这种语境之下,什么天下大同、人人平等,我们最重要的社会理想皆为虚妄。其实,教育的这种促进不同阶层之间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的功能,并非今天才认识到,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国之根本。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被部分研究者称为“超稳定结构”,很大程度在于科举制度也就是考试制度。“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实际上就是要为社会底层提供一条制度框架内上升的通道,尽管这条通道相当有限相当狭窄,但它的确维系了一种梦想的存在,有梦想才有活力。启蒙时代的法国人如伏尔泰,对于中国的这种制度性设计推崇备至,也是出于对当时法国僵化的社会分层的反思。当然,我只说了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积极意义;至于

4、其弊端,历来多有批判,在此不赘。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历代统治者对于科场舞弊案决不手软,皆施以最严酷的刑罚。而中国现在的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某种意义上仍然承载了这种传统功能。因此社会上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教育公平乃是最根本的公平。其他领域的不公,或能伤害人于一时;教育领域的不公,却伤害人一世。这是最大的不同。因此,社会舆论才对历年爆出的高考舞弊事件倾注了最严重的关切。哪怕我们所有的现实困境都还无法解决,也必须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它是底线:教育公平或者考试公平在,其他问题还有解决的可能;这个失去了,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人不能在制度保证下流动了,社会就死了。而社会的公平,决不可能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手段产生。这就是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的根本原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根本的公平,不可能用钱来说了算。所谓“金钱非万能”,根本点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