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8274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号題二山代诗敢阅读专项强化演练四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吕】 普天乐,平沙落雁鲜于必仁稻粱收,菰 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 , 下长空飞满沧洲。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注: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的第五首。菰(gu 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沧 洲: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常指隐士住地。(1) 曲中”山光凝暮”和”雁阵惊寒”化用了哪篇文章中的句子 ?(2) 天阔孤帆瘦”中的”瘦”字用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3) 这首散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青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解析:三道题分别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分析诗歌的意境的能力。第(1

2、)题考查的表达技巧是用典,曲中的”山光凝暮”实际上化用了 ”烟光凝而暮山紫”对于第 题,在分析意境时要抓住曲中”孤帆”雁阵”落日”三个最能触发诗人羁旅思乡之愁的意 象,按照”描述画面 概括特征 揭示情感”逐步逐层进行表述。参考答案:(1)王勃的滕王阁序。(2) 孤帆瘦”的”瘦”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辽远秋空下孤帆之小 ,又投射 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之情。(3) 这首散曲写的是清秋时节辽远开阔的江边晚景,渗透着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忧思。稻谷已经收割,水边的菰蒲婀娜秀美;山光暮色凝聚,江水宽阔平静,秋空辽远空旷,反 衬孤帆更加瘦小,作者油然而生孤独之感。 雁阵为秋寒所惊,穿过山边薄云,落在江边

3、沙滩 上;红日西沉,秋风吹拂着渡口,面对雁阵和落日,作者产生了无尽的乡思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吕】普天乐滕宾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 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1) 散曲中的”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2)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曲简要分析。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要抓住其中的意象、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类别和情 感语等,如曲中的”归去来兮”就是直接点明全曲思想感情的情感语。”陶渊明”和”东篱”则是揭示作者归隐之志的关键意象。参考答案:(1)对偶比拟(2) 鄙视、批判官场的

4、名利,如”蜗角名,蝇头利”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归隐生活 作者构 想了”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的美好田园生活图景,结尾又以”归去来兮”表 浩然归隐之志。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坐张耒注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1) 请概括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秋夜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 文心雕龙 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分析诗人闻 声所兴之”感”解析:这两道题分别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诗人的情感的能力。分析秋夜特点 要抓住两点:庭户无人”点明

5、静谧”秋月明”夜霜”暗点清冷。分析情感要联系题后注释 中的作者的人生经历,才能体悟到诗中所表现的性格。由注释中的”仕途却十分坎坷”、罢官后”口不言贫”可知其有刚毅而超脱的性格。参考答案:(1)该诗描写了一个静谧优美、萧瑟清寒的秋夜。这个环境描写为下文写 景抒情作了铺垫:因为静谧,诗人才独坐细听秋声;因为萧瑟,孤独的诗人才会联想到自己 的际遇并有所感触。(2) 诗人从几片桐叶迎风抖动有声、仍不甘心凋零的景象中感受到了刚强的抗争精 神,并以”尚”字暗示出内心的倔强之态,表明了自己面对人生困难时积极抗争的人生态 度。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采莲子(其二)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

6、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 荷飐风L .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落水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水中摇摆。搔 头:古代妇女绾发的(1) 两首诗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2) 两首诗中的采莲女形象有何异同点?请简要分析。解析:两道题分别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 两首诗中的细节描写。皇诗中姑娘向小伙子抛掷莲子的细节充满了戏谑、挑逗和爱慕,既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又透露出姑娘复杂细腻的心理。白诗中”逢郞欲语低头笑”的细节写尽了豆蔻少女的娇羞之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参考答案:(1)细节

7、描写(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初恋少女特有的纯真羞怯。白诗以面对小伙子”欲语低头笑”的细节表现其羞怯,皇诗以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被人远远看见而难为情了半天的夸张 性细节表现其羞怯。不同点:皇诗中的采莲女还具有大胆直率的性格,作者以采莲女出神凝视意中人的憨态和向那岸上小伙子抛掷莲子的举动,表现了其热烈渴求爱情的鲜明个性。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L .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注:新城:宋代杭州的属县。此诗作于自富阳赴新城途中。积雨:多日不停的雨。絮帽:绵帽。铜钲(z

8、h e n:古代状如钟的铜制乐器。西崦 (y a n西山地区。饷 给 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1)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名句,请从所运用的修辞 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2)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解析:(1)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实际上就是移情于物,第五、六句以拟人的修辞方法写 出了 ”野桃”溪柳”的勃勃生机。不明言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 诗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不写溪边柳的枝条被春风吹得摇曳多姿,而以”溪柳自摇”这拟人化的诗语写出。(2)分析意境类试题要指出”意”情感)和”境”画面)两个方面,境”是用比喻的 手法描绘出的”岭上飘浮

9、晴云”和”树头旭日初升”意”是景中蕴涵的饱览秀美春光时的 愉悦心情。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含笑”点出野生桃树鲜花绽开之景以”自摇”写出溪边柳枝随风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之态。写出了山村自然景物的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2)这是一幅清新迷人的雨后晨景图。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上了洁白的绵帽;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锣。生动地刻画出晴天的云朵和初升的太阳,蕴涵了作者饱览秀美明媚春光时的愉悦心情。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州新岁作张说注去岁荆南梅似雪 共知人事何常定 边镇戍歌连夜动 遥遥西向长安日,今年蓟北雪如梅

10、。 ,且喜年华去复来。,京城燎火彻明开。 ,愿上南山寿一杯。注: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诗中” ”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答案:蓟北边镇(2) 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解析:A、 D两项实写,C项虚写。答案:B(3) 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字的情感内涵。答案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岁月有常的慰藉,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例1:作者在新年之

11、际 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时,不 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例2:喜”字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1) 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2) 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 ,写

12、思乡的悲切。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辛弃疾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L有谁知。注:本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冷澹:清冷淡泊。(1) 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2) 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要鉴赏词中梅花的特点(其他同类型题目也一样),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是准确找到描述其特点的词句,二是根据词句准确概括。概括时需

13、要注意角度,即从哪些角度来概括梅花的特点,这样可以避免重复。(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词句评价词人的观点态度,理解词句内容是关键,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词人观点态度的关键词。本句中的关键词 是”冷澹”谁知”特别是”谁知”它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反问式理解,有谁知道呢”另一 种是否定式理解,没有人知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答案。参考答案:(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2)示例一: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示例二: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

14、纳兰性德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1) 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 ?请具体说明。(2) 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词的前两句写寒 冷的北风、深夜的大雪,这是环境描写,实写眼前景色;然后回忆了 ”桃花月”即与妻子快乐 生活的时光,又写了好梦等,是想象的内容,是虚写。(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

15、能力。所谓”景与情”即描写的景物以及借此抒发的情感等。词的末两句拓开情境,让读者领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只要结合上下片内容,对末两句从内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1)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 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 念。(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 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 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1) 词中记述了词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