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82017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观作者:陈德华(学生学习青海海西格尔木学生学习一班)评论数/浏览数:0 / 770发表日期: 2010-07-26 20:57:10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 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这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不同年代的不同教 师均有不同的回答。教师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制约着教师 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育成效的显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都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的学生观。当前教育实践 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的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观

2、问题受到了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 的关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题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实施新课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具有责权主体的人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基本 原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基于其作为人的这一主体存在,是有主体意 识,主体能力的活生生的生命整体,是既享有一定权力也承担一定责任的责 权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 为学习的主体,是走进新课程的必要前提。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色彩最斑斓、生命生长最迅速、生命

3、发展最重 要的阶段。教师应该明白:今天的学生虽然知识很多,但他们的知识是无序 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头脑中许许多多无序的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使之 科学化、有序化。面对这些“观其外表,貌似成人;察其内心,稚气未尽” 的中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 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在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对各种现 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学生是责任主体,就是说,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 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学习的 权利,同时也要赋予

4、责任意识,明确是自己要学习,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 老师要我做什么。学生升入高中后,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学 生认为回家没有作业,因为老师没有留明确的要写几遍的作业。针对这一现 象,每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我们的一个教育重点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个 学生课余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不是以老师是否留作业为准,学习是学生自己 的事,没有掌握的知识就是学生课下学习的重点。只要有了自己要学习 的责任意识,学习才可能变得主动。新课程下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 自己去走路,自己去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责任,主动学习。二、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个性是指个体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该个体与他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

5、 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又经过后天社会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学生 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成人安排好的圈子内 活动,不能只引导学生在成人设计好的圈子里思维,而要给学生全面发展个 性的时间和空间,正视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要承认并 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性。由于经验背 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千差万别。其实在新课程 中,这些差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宝 贵的资源,实施新课程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首

6、先教师必须具 有鲜明的个性差异观英才施教, 使教学真正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也 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等综 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老师必须还学生完整的生活时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力量的机会。为此,教师要 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三、学生是具有发展全能的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音乐、运动、自我、 交往的七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布鲁姆也 曾指出:一般智力健全的

7、儿童,完全能够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关键是教师的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启发我们,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 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中将会被开发,素质也将得以完善。每个学生 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 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 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这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新课程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认识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 可造就的,同时因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应顺应这些规 律。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可能性的,作为教师不能对某些学生放弃这种 发展的可能,要努力

8、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他要求教师不 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进 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其每一个可能素质做出有效指导,使之转化为 现实素质,并促进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一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 成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在理念上,教师应 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 学生不断改进行为。四、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新 之地。”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 的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

9、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事实表明:现在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已超过了成年人,尤其是 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而且,由于青少年思想解放,精力充沛,记忆力 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所掌握的新信息往往超过成年人,在许多方面与成 年人有同等的地位甚至高于成年人。他们的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 扬,都为今天的教育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 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 创造是人的天性,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之举。素质教育唤醒以人为本”新的学生观【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式下,在素质

10、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我们应该 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 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 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师生之间才能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 高素质人才。【关键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在中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 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改革, 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 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

11、虑的实际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摈弃落后的学生观,树立 全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 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 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 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 个体,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

12、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 发展的教育。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只要树立了以 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会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 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进取,有所贡献。三、学生需要尊重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成熟,需要教师严格管教。有的教师总是 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要求学生服从自己;有的老师动辄训斥学生、挖苦学生、 惩罚学生;

13、有的老师采取高压政策,认为这样可以管住学生。这样的师生观只有 使师生关系不融洽、有隔阂、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在专制型教师的教育下,学生 的独立人格、进取意识、探索精神以及好奇心和创造力都难得到健康发展。教育 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尊重学 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如果学生的认识不足,要悉心引导;如果学 生的看法有道理,要尊重支持。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才能赢得 学生的尊重,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 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身心愉快的参加到学习活 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四

14、、学生都有潜力传统的观念认为听话、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深受影响,以是 否听话和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这样的观念限制了具有独立思考、 具有创造潜力 的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树立所有学生都值得培养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 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按照他 们在早期表现出的天赋选择适于其发挥才能、天赋的职业。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 先入为主的成见,从而把学生定性化,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 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 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调动每一个学

15、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 的人。如果我们的教师树立了所有学生都值得培养的意识,那他们对教育好每一 个学生都会有热情和信心,就会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而教师的热情和努力就会变成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增强 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标就完全有可能实现。新课改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杨胜勇发布时间: 2010-8-4 23:55:49这次新课改,无论从课程观念,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方法,课程管理等等,都体现 了这样一个中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发展。 为此,作为课改实施者的一线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 是人这一学生观。一学

16、生是人,他们有思想情感和多方面的 需求这虽是一个浅显的常识,但传统的教育却 往往有悖于学生是人这个基本的事实,只注重知识的 传授,忽视了思想的教育。讲课时,教师往往高高在 上只顾自己讲解灌输,极少顾及学生的理解,感受, 创造。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得到尊重。学生其 他的爱好和娱乐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在评价学生时, 成绩好,啥都好。忽略了他们的情商。我们教师特别 是艺术学科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真正以人 的标准对待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 养,还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创造轻 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快乐中学 习知识,净化思想,健全人格。二学生是人他们有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课改 追求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充分关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尊重学 生的思考和创造,鼓励学生超越老师。重视学生的主 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