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81943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伯牙绝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5《伯牙绝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伯牙绝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伯牙绝弦》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5.伯牙绝弦主备人朱艳荣班 级六年级学生姓名课 时1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的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话。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难点:1、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2、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法指导1、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2、多读,读通句子,指导学生借注释弄懂句意。学生活动学习收获一、 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自由练

2、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3、请同学们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二、探究文本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2、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3、对此你有何感受?4、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写吧!三、达标测评1、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伯牙所念,。、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2、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善哉 3、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4、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5、我来盘点一下: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a、查字典。 () b、看注释。( )c、联系上下文 ()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4、 )一、 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2、 提问:这是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有谁知道有关它的传说?3、 单元导读,简介伯牙。(后附资料链接)二、 检验预习情况1、 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 对于本文的字词还有不懂得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大家来解决吧。3、 那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文章的大意吧!三、 熟读文章,体会文意1、 初解绝弦什么是绝弦?绝弦意味着什么?(终身不复鼓,向世人宣告彻底放弃弹琴。)2、 再解绝弦(1) 何为知音?请同学们自读文章,找到相关句子画下来,读读,体会一下,写下你的体会。交流一下。(导学案上有提示哦!请同学们注意哦!)(2) 交流

5、体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3) 既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伯牙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想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4) 引导学生用排比形式说句子例: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5) 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哪里,是高山,是流水,是清风,是明月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3、 升华绝弦1、 人生能得一知己,夫复何求?无奈世事难料,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请同学们在读这句话,如果你是伯牙,你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绝弦的同时,还断绝了什么?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吧!2、 子期死,伯牙再无知音,一首高山流水更与何人听?(音乐起)只有这一段故事千古流传!让我们深情的去读吧,将这个故事记在心中吧!3、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写吧!四、拓展1、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五、完成达标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