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81503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课“西学东渐”学习指引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邮码:2810【课标规定】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谋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法建议】1、纵向把握学习过程的阶段特性;2、横向联系政治和经济,分析思想浮现的时代背景;3、中西对比理解思想产生的世界环境。4、内外迁移法,问题探究法、学案导学【重要概念解读】应认真理解和掌握的几种重要概念:1、“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危机,使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老式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怀时政,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实质是谋求强国御侮之道。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19世纪6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运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觉得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但是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条件。3、维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重要社会思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形成初期维新派。她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19世纪中期,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走改

3、良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疑难点知识分析】1、地主阶级改良思想(1)新思想萌发:随着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和民族危机的浮现,龚自珍等人倡导“经世致用”,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本。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某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积极谋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译的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她还积极仿造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思想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又有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2)洋务运动:其指引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是主体,技术是工具)。其标语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4、(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弹压人民对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前期旗号“自强”;后期旗号“求富”。2、资产阶级思想(1)初期维新思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了初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她们在经济、文化上的主张类似于洋务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质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规定。(2)康梁维新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和中国老式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本。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

5、势力的论战,环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倡导西学等进行,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及本源 (1)相似点:两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两派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阶级基本,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重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两派的主线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3)本源: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

6、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锋利、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维新派是在洋务运动暴露出某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浮现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她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日本明治维新思想的比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后起之秀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较为明确的思想。它的本质和内涵:第一,要以中学为体,封建正统观念不能动,在此基本上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第二,它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为目的。

7、“中学为体”,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为主线,是封建社会时期在上层建筑思想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特性。显然她们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这严重削弱了它与老式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但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引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近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引思想是文明开化,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显然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引思想不仅是要“西学为用”,并且还要以“西学为体”,从主线上变化日本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属性。它比中国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要进步得多、彻底得多,实践的结局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迅

8、速成为亚洲的强国。5、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老式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从而使其维新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而是运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老式文化相结合,否认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论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的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运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

9、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老式的文化融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她敢于向封建老式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她在封建老式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并且她在思想上还涉及着浓厚的封建色彩。【观点选编与解读】有关洋务思潮和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有关洋务思想的研究,本属空白,以往虽然提到,也多是简朴骂倒了事。近来,这一领域日益引起学术界注重。特别是某些学者在对洋务思想与初期维新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洋务思潮”的新概念。洋务思想开始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获得一席之地。

10、1989年后来出版的几部思想史专著,如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刘兴华等中国近代思想史略、宝成关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列有“洋务思潮”或“洋务思想”专章。什么是洋务思潮?刘学照觉得,洋务思潮是当权的洋务派官僚和不当权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共同参与、朝野呼应的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的社会思潮。李时岳、胡滨觉得,洋务思潮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借法自强”,它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支持者们所反映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在概念的界定上,学术界没有太大分歧。争议较大的重要是对洋务运动指引思想的理解和对“中体西用”论的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是什么?老式观点多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视为洋务运动的

11、指引思想。近年浮现某些不同见解。季云飞觉得,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就是年代魏源提出的以洋枪洋炮为内容的“师夷长技”思想。徐泰来把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概括为“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八个字。孙占元则觉得,洋务运动属于一次“求强”“求富”运动,洋务论者的“求强”“求富”观事实上成为洋务活动的指引思想,而“中体西用”则是服务于求强、求富主旨的一种理论(洋务运动的指引思想应是“求强”“求富”【典型例题分析】1、右图为国内某都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老式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老式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挣脱了封

12、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示国人,中国老式伦理道德应完全保存,不得变化【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不是因循守旧、保守老式的人,A项错误;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D项错误,故选。、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A. B . .【解析】。材料中的“当时”指的是1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是60、7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张,“民主与科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这些可排除。【史

13、学常识】洋务派是指清朝末期统治阶级内部在“洋务运动”( 或称自强运动 ) 中大力履行并付诸实行的清朝官员。与之相相应的是“顽固派”。洋务派的骨干均为在弹压太平天国运动、与外国进行外交谈判活动中出身,因而对西方国家有着一定结识,特别是对其强大的军力记忆犹新,因而在洋务运动时期,一切活动均以发展近代军事为中心目的。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军工业与使用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工业,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浮现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其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本,有着强大的起后作用,也揭示著中国开始朝向现代化艰苦的历程。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如何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产生意见分歧,

14、从而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她们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维新派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重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后来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她们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 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故事链接】、梁启超拜师梁启超比康有为小十几岁,可是从小聪颖好学,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人们夸她是神童。她很赞成康有为维新

15、变法的主张,慕名去拜访康有为,阐明想拜康有为为师的意图。康有为说:您是举人,我是秀才;您功名比我高,何必来屈就呢?梁启超说:先生虽然屈居秀才,学问可远在举人之上。我怎么不能拜师呢? 康有为见她心意诚恳,就问她读过什么书,梁启超颇自得地说: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钻研过诗词文章。没料到,康有为却摇摇头说:你读的那些书,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接着,康有为谈起俄国和日本如何变法,使国家由弱变强;康有为讲的道理,梁启超历来没有听过,觉得眼界大开。从这后来,梁启超接受和发挥康有为的学说,不久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为实现变法而奔波。2、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反目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光绪皇帝缝在衣服里的所谓诏书,继续宣传她的保皇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同样,惟师命是从。可徐徐地,她的政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她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成果便有了合伙组党的筹划。 梁启超召集其她同窗,联名致函康有为,劝她退休。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革命的思想之后,非常气愤,立即严令梁启超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狠狠斥责了梁启超一顿。 武昌起义爆发后,康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致康有为的信中,梁启超说,数月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