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81289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科平《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浙派名师培训(小语班)第四次培训听课有感“童真语文”工作室领衔人 季科平儿童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当然要努力地尊重儿童,为儿童而教。但是,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为预设而教、为老师而教的现象。这一次集中培训,观摩的是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的课堂教学。在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名师们努力体现“尊重儿童”的意识,为儿童而教,让儿童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现象!一、任务让儿童明确前段时间,汪老师在指导我们的“童真语文”时,就提出过:教学任务能不能让儿童事先明确。让儿童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到哪儿去,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这样的任务驱动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动力。我当时

2、一直疑惑,这该怎么操作才好。这次,魏丽君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狮子和鹿时,一开课就非常明确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并在大屏幕上投射出来:1正确流利读课文。2课文讲了什么事。3说说故事里的道理。然后教学就按照这三个学习任务,逐一展开。完成一个,就删除一个,整个教学过程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在这一堂课里,任务前置让儿童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知晓了自己要达成的目标,于是学习过程也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二、过程让儿童经历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对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过程,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魏丽君老师在执教狮子和鹿时,引导儿童展开了学习语气词的真实过程。她先引导儿童发现语气词,集中呈现了含有语气词的

3、句子;然后请儿童体会语气词,说说自己从那个语气词中读出了什么;最后让儿童试着运用语气词。像这样从发现、体会到运用,让儿童经历了学习语气词的真实过程,儿童自然拥有了更真切的学习效果。王彧钊老师在执教扁鹊治病时,充分利用了一张表格来辅助儿童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王老师首先引导儿童发现课文在描写“扁鹊几次见蔡桓公”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通过交流,呈现了这张空表格,空表格上横着有四栏:“时间、扁鹊、病情、蔡桓公”。王老师抓住“病情”一栏引导儿童展开交流,并示范填写这。接着,王老师请学生默读课文,照样子快速填写另外几栏,填完后,一起交流点评并修改完善表格。然后王老师请儿童竖着看表格,谈自己的发现,有的说“

4、时间的变化,意思表达差不多”,有的说“蔡桓公实在是太固执了”,有的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的说“小病不治,大病难治”最后又让儿童借助这张表格,横着讲述这个故事,并通过讲故事自然明白了蕴含在其中的道理。三、评价让儿童参与让儿童参与评价,这是尊重儿童极好的体现。罗才军老师在执教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引导儿童找到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的句子,并让儿童通过朗读来体现飞行本领高超。读完后,请其他的同学来评价;再读,再评价;师范读,生评价。在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评价中让儿童学会了朗读,体会了本领的高超,并为迁移练笔打下了极好的基础。练笔后,又让儿童来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巧妙地纠正偏差的认识。比如孩子写道

5、:即使晚上汽车开过,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在评价中就有孩子讲到,汽车是很容易发现的,这不算灵巧。在交流中,在参与评价中,儿童深切地感受蝙蝠飞行本领的高超。虞大明老师在习作教学未来的中,不仅让儿童参与评价,还丰富了评价的方式。首先是自评,让儿童学会欣赏自我,划出自己习作中写得特别号的词句;然后互评,在集体交流中让儿童学会欣赏同学的长处;更有意思的是生评师,让儿童在评议教师的下水文中获得启迪。最后,大明老师还让孩子们马上修改自己的习作,将评议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大明老师引导儿童展开的是欣赏性评价,儿童在欣赏性评价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或许这就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动力,相信儿童必将会更加用心地修改

6、自己的习作。然而要让“尊重儿童”真正走进我们的心里,并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里,还有待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讲座中,我们听到了诸如此类“忽悠儿童、引诱儿童上钩”的说法,这样的个别语言是尊重儿童的体现吗?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不管儿童怎么展开交流,结果还是照老师预设进行的个别环节,这样的过程是尊重儿童的需要吗?读一遍课文就能承载那么多的任务,又要读通课文,又要学习字词,还要说出主要内容等,这样的快速学习是尊重儿童的体现吗?网上在线词典的现场运用是教师展示的需要还是儿童学习的需要,“探索寻求”比“探求”更好理解吗?当然这都是细节,或许也只是我的吹毛求疵。但我想“尊重儿童”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走进我们每一位的心里,并最终体现在课堂里的一个个细节里。将“尊重儿童”进行到底!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