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81164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服务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存有以下问题: (一)社区服务设施配备不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城市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农村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5.2%。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无力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我国社区普遍存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实用性较差,在硬件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活动需求,这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无趣社区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一般有健身室或健身小径,一般的生活起居以及文化娱乐等基础性服务。而随着社会

2、的持续发展,科技的持续进步,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内容单一的服务不能激起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的向往。 (三)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目前,在社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多是下岗、失业人员,或是不具备文化素养的半文盲人员,他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不清,缺乏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缺乏服务的经验,因而,难以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更不能满足老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四)社区服务资金运转受限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向记者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来源有限,政府缺乏统领性作用。社区养老服务本身具有福利特性,各方面

3、政府应该给予适当补贴,不过到目前为止,经费来源不固定,补贴明显低于标准。 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社区设施,保障社区居家养老老有所养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该建立相对应的活动设施,比如特色食堂、理发造型室、洗衣熨衣间、琴棋书画室、健康养生吧、聊吧、阅览室,健身房等。这些设施的建立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情感宣泄、愉悦身心之处,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实行城乡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归属从老有所为出发,在社区内开展城镇养老模式和乡村养老模式,让老人们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在城镇养老模式中,开设老年大学课堂,学习插画、绘画、写字、服装鉴赏、茶艺等课程。同

4、时开设网络课程,教老年人如何通过网络发电子,和儿女视频聊天等。还可以根据老年人退休前的情况,在社区内开展仿真的模拟课堂,使老人们丢掉退休的失落感、找回以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乡村的养老模式中,利用社区内的空地,让老人种些花草、蔬菜,养一些小动物,让老年人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 (三)开展特色服务,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有的放矢1.开展社区老人便利服务。主要是实行专线服务、上门服务,只要社区内老人有需求,只需要拨打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最近的社区服务人员就会赶到“接单”。这是一种既便捷又高效的服务。2.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及生理特点,开设体检

5、中心、保健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保障机构定期为老年人检查身体,并随时为生病的老人进行身体治疗,并实行一个服务人员“跟踪”几个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对子服务”。3.开展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服务。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在社区内多开展群众性活动,如球类比赛、棋类比赛、读书俱乐部、聊天俱乐部等。这些娱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老有所乐。 (四)结合社区就业,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在招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时,应该招收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人员,这样,面对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服务才能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可以将招聘与社区就业结合起来,将小区内失业、下岗人员集中起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培训结

6、束后,根据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考核,筛选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同时,持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敬业的服务队伍。另一方面,鼓励优秀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从而提升服务效率,也更好地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综合效益。为了打造更加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最好的办法是制定详细的培训规划,使养老服务人员在几年内都能取得职业技能资格。同时,教育部门要推动在高校开设养老服务(护理)专业,培养较高层次的养老服务管理和技术人才。 (五)依托政府,保障资金投入、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持续有效根据国内外经验,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福利性事业很难单独正常运行

7、,必须结合市场化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开展。依托政府的主导地位,通过政策倾斜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资金,来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法规法律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把社区居家养老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中去,并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三、结语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会起到更好的助推作用。同时,随着各方面体制的逐渐完善、社区硬件设施日益达

8、标、社区服务队伍趋于专业化、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对应法规的完善、社会各界对社区服务越来越重视,相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同时它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较为理想的养老方式。 第二篇 1市居家养老服务券制度存有的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券的推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居家养老服务券专券专用,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市居家养老服务券的试点工作显示,三个区(海淀、西城、房山)的老年人养老券不良使用率在2%以下,居家养老服务券良好的实践效果得到了验证。街道社区与符合市场准入的服务供给商签署书面协议,服务供给商则为老年人提供相对应服务,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定点单位。服务协议的

9、达成完善了社区的服务载体,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至于与什么样的服务商签署协议,则公开竞标,这样可以提升服务供给商的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一些服务商也会采取一些折扣优惠措施吸引老年人的服务消费,诸如上门送餐、理发等,为老年人带来实惠和诸多便利。尽管居家养老服务券的推出在一定水准上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但在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困扰老年人的问题。 1.1居家养老服务券本身存有的问题按照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服务券只能专券专用,不能购物或者兑换现金。据相关调查访谈发现,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的居民反映,原本利

10、民的好政策却让居家养老助残券变成了闹心事。以前发生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的服务券变成“购物券”的违规操作,也出现在北下关街道等地区。正如某居民所说,“年底花不出去的券可在指定的水果摊购水果,选择X围窄,还肆意加价,一箱砂糖橘要价55元,几乎是正常价格的2倍。”这种情况不但违背了市政府发放养老券的初衷,而且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引起了老年人的不满和抱怨,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服务券发放形式过于随意。在服务券试点期间,服务券是发“券”还是发“卡”没有统一规定。调查发现,在同一个区内不同街道有发购物卡的、有发服务券的;在同一时间内有“卡”改“券”

11、的,也有“券”改“卡”的,形式上五花八门,没有统一。在实际中,服务券找零很困难,老年人多选择小额服务券,例如1元、2元、5元服务券,因为大额服务券在消费时,会出现找零不便现象,导致有的居委会积攒大量的大额服务券。其次,服务券无法实现跨时间和空间消费及结算。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有位户籍在某的老年人,现居住在石景山区,他持有的某服务卡就无法在石景山使用,因此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在人员快速流动的情况下,市有类似情况的老人比较多,服务券不能够实现跨区使用,对人户分离的老年人极为不便,服务券的功能也就大打折扣,不能完全发挥应有作用。因为有些老年人不舍得花这笔钱,造成服务券大量积压,而服务券又不能跨

12、年消费,导致年底突击消费,没有很好地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并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最后,服务券发放过于“平均主义”。比如,按照规定,服务券的发放标准为50∼250元不等,没有综合考虑一些特困情况,发放标准过于统一和简单化。居家养老服务券属于大众化的老年福利,一定水准上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进而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但是服务券是否能实现制度设计的最初目标值得探讨。数额一定的服务券对于特困老年人基本上如沧海一粟,很难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对于生活较为宽裕的老年人则不屑一顾,一些老年人干脆把服务券给子女消费,完全违背制度设计初衷。 1.2市场供给载体存有的问题一是服务

13、供给商的市场准入不够明确。就目前来说,养老服务的签约服务商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从已有的政策来看,什么样的商家能够成为签约服务商?对于这些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何监督和评估?对于服务质量差或者商品不合格的商家是否应该解约?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在制度设计的时候还没有涉及。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定,各个街道根据自己的情况联系商家,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混乱,只要拿着居家养老服务券就能兑换现金。二是服务商提供服务存有差价盈利现象。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服务商存有折价收购服务券的违规现象,然后按照服务券面额全额兑换现金,从中牟利,损害制度的严肃性。三是签约服务商的服务与老年人需求脱钩。调查访谈中发现,有的社区

14、简单地把居家养老服务分包给了家政公司,家政公司更多时候只有家政服务一项,服务项目过于单一,并在一定水准上形成服务垄断,不利于提升服务质量。 1.3政府与政策层面出现的问题一是政策制定在一定水准上挫伤服务商的积极性。2011年7月22日,市民政局、残联、老龄办共同发布了涉及6大类、110项居家养老服务价格标准,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原则上不许收取高于该标准的费用。这些价格标准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对于纠正部分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定价过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但利润率过低就打击了签约服务商的积极性。二是市场准入规则缺乏标准。市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券的政策和措施,不过汇总近年来

15、的各种文件,主要规定了养老服务券的适用人群和发放标准,至于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服务供给商则阐述得很少,更不用说对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进行标准化划分。在有限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只有在关于贯彻落实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意见中,明确养老(助残)餐桌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餐饮企业,对于其他适用服务券的各项服务项目,都缺乏有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企业招标没有硬性规定和考核标准,各街道多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选择服务供给商。三是存有制度化逃避现象。相关政策规定居家养老服务券只能专券专用,不能兑换现金或者充当货币购买商品。在实际运行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惩戒机制,出现了制度化逃避现象。

16、所谓制度化逃避是指在服务券消费过程中,在不违背服务券不能购买商品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为满足各类需要,维护自身利益,给政府提供虚假的服务券消费记录,这是缺乏相关政策使然。 1.4受惠群体存有的问题一是因为年老体衰,老年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限制。政府虽然给予老年人选择权,但名义的选择权难以真正实现。二是作为制度受惠群体,老年人本身存有折价使用服务券的倾向。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在明知有些商家使用服务券价格较高,还是选择用服务券购物。三是老年人存有把服务券当购物券使用的行为。老年人作为制度的目标群体,尚存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更加影响了服务券的效能,使服务券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 2某、某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制度实践及借鉴意义 2.1某市居家养老服务券实践模式某市居家养老服务券自2003年11月18日开始在两个区试点发放,2004年起在某各区普遍推行,养老服务券的发放对象是60周岁及以上低保、低收人且需要生活照料的某市户籍老人。补贴标准和使用X围按照评估照护等级,分别给予轻度200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