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81041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附反思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老师的洋洋洒洒、宏论

2、滔滔,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从现象入手,体验商品交换的简单过程,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及本

3、质的理性认识,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生活现象,使学生懂得制贩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正确对待金钱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谈话教学法。教师层层设疑,学生层层追疑,达到步步释疑。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请同学们欣赏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卖炭翁

4、白居易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一 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的含义(板书)师生对话: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我们把它们通称为商品。请同学们从卖炭翁这首诗中,找出可以称为商品的东西。生:炭 、衣裳、食物、红纱、绫。师:好,除了这些物品之外,这首诗里还有

5、哪些物品?生:还有牛、炭车。师:为什么牛和炭车不是商品而炭和食物等却是商品呢?(学生讨论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什么是商品)设计思路:在师生对话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概括出商品的共同特征: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劳动产品必须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得出商品的含义: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货币(板书)(1)货币的产生(板书) 现实生活中,购买任何商品都需要货币,与之相对应,卖炭翁说:卖炭得钱何所营?即出卖商品是可以得到货币的,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果真如此吗,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当然不是,我们来看一下货币的产生过程。活动一:现代学生版“卖炭翁”表演市场上的商品有

6、:炭、衣服、粮食、贝壳、盐、黄金、白银等,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然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表演并解决问题。情形一,卖炭翁家里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他想用炭换点粮食回去;恰好卖粮食的也想换点炭回家取暖。学生表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最初的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偶然的物物交换。(副板书偶然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情形二,卖炭翁“身上衣正单”而天寒,急需能够驱寒保暖的衣服,然而,卖衣服的这位大娘一家老小肚子尚且吃不饱,要炭何用!她想要粮食,而卖粮食的这位已经有炭了,他现在想要点盐,给生活一点滋味。老师总结: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

7、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大的物物交换。(副板书扩大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依然是商品商品),在这个过程里,交换行为变得比较复杂,商品交换者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情形三,卖炭翁家里有了粮食果腹,有了衣服避寒,他又烧出了一车炭,换点什么比较好呢?大家争相说服他用炭换自己的东西,卖炭翁左思右想,反复比较之后,拿一车炭换了一些贝壳和粮食。老师总结: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人们找到了克服“商品商品”交换困难的办法,这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

8、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贝壳、牲畜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情形四,随着买卖次数的增多,卖炭翁发现,如果把一车炭换成黄金或白银,就可以随时再用它们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他以后就总是用炭去换了黄金和白银。老师总结:金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这时候,货币就产生了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副板书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可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本质(板书) 多媒体逐步展示:二 货币的职能(板书)1、价值尺度职能(板书) 货币产生后,卖炭

9、翁总是把炭换了黄金或白银,但是在交换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烦恼。活动二:学生表演,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 卖炭翁在卖炭,不断有人来问价,有人问,木炭多少钱?另一个人问:竹炭多少钱?于是他不停地回答:木炭一两白银,竹炭二两白银。一会儿,他就口干舌燥了,旁边一个书生摸样的人给他出主意,拿张纸分别写上木炭和竹炭的价格放在炭车上,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就明白价格了。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哪种炭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卖炭翁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木炭一两白银、竹炭二两白

10、银”?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结论2: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木炭一两白银。即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结论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板书) 材料:河南省中牟县是我国大蒜的一个重要生产区,这里的大蒜产量高、质量好,多年来名扬海内外。xx年中牟

11、25万亩大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当地蒜农却陷入了丰收的苦恼中,今年的大蒜销售形势恶劣,市场上每斤大蒜报价4000元每吨,实际销售中,大蒜通常才卖到不足1元每斤,而且,伴随着新蒜的上市,大蒜的价格还在下跌,xx年春天,郑州市场的大蒜更是便宜到0、4元甚至0、3元,蒜农愁苦不堪。阅读材料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xx到xx年上半年,蒜农卖不掉大蒜,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通过交

12、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蒜农用大蒜换取货币,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再换取自己生活必须品的一种手段,可见,货币在这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把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结论2:与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通畅,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结论3: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

13、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中牟蒜农付出了许多辛劳,却在这个跳跃中摔了个大跟头。结论4:蒜农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引导学生思考:从中牟蒜农的失利中,我们了解了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卖炭翁里的老人也“可怜身上衣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那么,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为中牟蒜农以及所有的商品生产者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商品货币这一惊险的跳跃?学生思考后回答: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扩大销售渠道,做好售后服务等。3

14、货币的一般职能(学生看书自学老师简单点评即可)(板书)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三 纸币(板书)1、 纸币的产生(板书)回忆货币的产生过程,我们发现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总会想出办法来解决;我们再来看货币的发展史,再一次领略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智慧,感受“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魅力。货币产生了,卖炭翁辛辛苦苦地烧了炭拉到市场上,小心翼翼地核查买家给他的黄金或者白银的成色、重量等,非常麻烦;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我国秦朝时秦始皇就统一了度量衡,到了唐朝,铸币都已经用了许多年了,白居易诗中的卖炭翁说“卖炭得钱何所

15、营”,这个钱就是我手中的这种钱(展示方孔铜钱给学生看),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铸币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却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优点太多了,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帐、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帐业务。 多媒体展示货币的发展史: 金银(需要人们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麻烦)铸币(容易磨损且重量大,不方便携带)纸币(优点多多)电子货币即信用货币(太方便了)2、 纸币的发行(板书)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讨论:我国有很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使许多人无家可归,人民流离失所,国家遭受重创,经济损失达 数 百亿以上。为了弥补损失,尽快走出困境,国家要赶快大量发行纸币。通过讨论,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即货币的发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