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P1)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规划(1年以及内的计划),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规划。2.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2)(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 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 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及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保证人力
2、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 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 定额、人员需求及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 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3.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P3-5)(一)任务目标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三)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四)权责对应原则(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六)稳定性及适应性相结合原则4. 直线职能制(P6-7)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
3、,在厂长(总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统一指挥及职能 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 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有助于提 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5. 事业部制(P7-8)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 发展战略规划,使其
4、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2. 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 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3. 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迥异 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4.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及经营状况紧密挂钩。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 业。6. 组织结
5、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P8-9)(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二)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1. 责任和权限的定义;2. 明确责任和权限(三)先定岗再定员原则(四)合理分配职责原则7. 组织结构图的基本图示(P9-10)1. 组织机构图。说明公司各个部门及职能科室、业务部门设置以及管理层次、相互关系的图。2. 组织职务图 表示各机构中所设立的各种职务的名称、种类的图,该图要说明人员编制的情况,有时也可填上职务、现 任人员的姓名及相关情况。3. 组织职能图。表示各级行政负责人或员工主要职责范围的图。4. 组织功能图。表示某个机构或岗位主要功能的图。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图式。(1)表示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或岗位的图
6、,(2)反映代理上级整个职能或一部分职能的机构、岗位或人员 的图,(3)表示不适合发展应降格的机构、岗位或人员的图,(4)表示由两个或更多的机构、岗位分担上 级功能的图,(5)表示现存脱离组织系统的或没有任何责任和权限的机构,如咨询顾问机构。8.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P14-15)1.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 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3. 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地人力资 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 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
7、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 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更有 利于员工“量体裁衣”,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9.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P15-16)岗位劳动规则。包括: 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即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各个环节所做的统一规定。包括编制定员 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等。10. 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P16-17)管理岗
8、位知识能力规范。对各类岗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该种规范内容一 般包括以下几类: 知识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能力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 经历要求:一般应具有的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事低一级岗位的工作经历,以及从事过及之相关 的岗位工作的经历。管理岗位培训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指导性培训计划。 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生产岗位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 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及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11.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P17
9、-18)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评价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 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2 )岗位职责。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3)监督及岗位关系。说明本岗位及其他岗位之间的横向及纵向上的联系。( 4)工作内容和要求。岗位职责具体化。( 5)工作权限。权限必须及责任相协调、一致。(6)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7)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 8)资历。包括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 9 )身体条件。包括体格和体力。 (10)心理品质要求。紧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具体规定。( 1
10、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12. 岗位规范及工作说明书的区别(P18)区别 工作说明书 岗位规范1 .涉及的内容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对岗位的内涵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和 总结 覆盖的范围、涉及的内容比工作说明书广泛得多,有些内容及工作说明书交叉2. 突出的主题通过岗位系统分析,不但要分析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还要正确回答该岗位是 什么、做什么、什么条件下做、如何做 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问题。岗位规范是工作说明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
11、可简,精细程度深浅不一,结构形式多样,企业可设计具 有自己特色的文本 由单位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13.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P18-20)(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还包括:明确规定调查的期限。 明确调查的日期、时点。3. 为
12、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 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 组织有关人员先行一步,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二)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应灵活地运用访谈、 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中最后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 作出全面的
13、归纳和总结。14. 衡量劳动定额水平的方法(P29-30) 用实耗工时来衡量;用实测工时来衡量;用标准工时来衡量;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用标准差 来衡量。15.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P42-44)定员及编制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部分内容。 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 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下位概念,即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一种重要的发展形式。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及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 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既包含对劳动力消耗“质”的
14、界定,也包含对劳动力消耗 “量”的限额,及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完全一致。2. 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 “人月” “人季” 及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工日”“工时” 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即长度不同。如1人年=251个工日或2008个工时。3. 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 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脱离生产岗位不在定员管理之外,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都纳入定 员管理的范围之内。企业中可以实行定额的人员,也可以实行定员管理,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仍可实行 定员管理。4. 从制定的方法来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
15、;按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16. 企业定员的原则(P45-46)为了实现劳动定员水平的先进合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倡兼职。兼职就是让一个人去完成两种以上的作业。兼职既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节约用人,又 可以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掌握多种技能,使劳动内容丰富多彩。这对于挖掘企业劳动潜力,实现精简、高 效、节约具有现实意义。(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3.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所谓内部环境,包括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思想认识的统一,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企业的用人制度、考 勤制度、退职退休制度、奖惩制度、劳动力余缺调剂制度等。6.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17.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5) (P46-49)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指定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工作(劳动) 效率,即某类岗位制度工作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