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实战技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80827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招实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招实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招实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招实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招实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招实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招实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

2、)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3、,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4、: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

5、鲜明,增强语言气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6.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6、17.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18.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19.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20.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1.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

7、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正面描写(7)侧面描写(8)场面描写(9)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 ()突出、深化主题。24.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5.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这种

8、题目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语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等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26.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27.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27.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8.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29.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30.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

9、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31.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3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33.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3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10、()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35.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36.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37.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

11、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在解题过程中,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方法: 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12、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 开头 篇末 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引用名言)。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

13、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三)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喻证法 归谬法分析论证过程: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四)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 总分 分总 递进式。(五)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六)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

14、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

15、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