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80526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初二年下物理复习提纲一关于“质量”概念的理解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国际单位千克。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和毫克(mcg)它们与千克(kg)之间的 换算关系是, 1t=103kg ; 1g=10-3kg ; 1mg=10-6kg。2 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未改变,则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因其形状,温度,状态(固态、液态或是气态)以及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性。 1 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后,虽然从固态变成液态但是它质量仍是1 千克;宇航员从月球取下的石块拿到地球上石块质量不变

2、; 2kg 铁块烧热后压成球,它的质量也仍然是2kg。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它是物体的 一种属性。3 质量的大小能够用工具测量,测量工具分两类: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天平测质量;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等。天平有两种一一物理天平、托盘天平,实验中常使 用托盘天平。使用天平时注意(1) 了解它的称量天平允许称量的 质量;天平的感量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小质量。(2)做到使用五准 确:准确调节、准确放置物体、准确选用砝码、准确判断天平平衡、准确读数 总质量由:砝码数值、游码在标尺上的数值)二个数值的总和为该物体的质量 。二关于“密度”概念的理解1 通过实验表明,物质

3、不但有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和硬度等特性,而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单位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却不相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也能够用这个特性来分辨物质。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P ”来表示。2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分辨的一种性质,所以,密度只取决于物体本身,跟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大小、形状没相关系。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要记住水的密度(p水=1.0X103千克/米3)及它的物理意义(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X103千克)3 准确

4、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该公式叫做密度的定义式,它的含义是:物体的质量 m和体积v的比值,称作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 密度p。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本身相关,而跟它所组 成的物体的大小(m大小、v大小)无关。因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当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n 倍时,质量也同时扩大大为原来的 n 倍; 当其体积变为原来的 1/n 时,其质量也同时变为原来的 1/n ,这样,质 量跟体积的比值始终相同,即密度是恒定的。所以 p=m/v仅仅密度的 定义式,不是决定式,所以物质的密度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 积大小所决定的。所以,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

5、积成反比。 10 千克铁块的密度跟1 毫克铁块密度是相同的。 1 米 3 的水与 1 厘米 3 的水的密度完全相等。同种物质 的密度总是一定的。4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是物质密度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当 外界条件变化如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水的密度是1.0X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X103千克/米3。水在4c时的密度1.0X103千克/米3,水在100c 时的密度为0.9584X103千克/米3,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 小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到一定水准时,气球就能升空。5 准确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 1)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

6、两个物体甲和乙,则 P 一定,可得,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体积成正比,这 就是说,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2)如果是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则,这就是说,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 也大,在这种情况下,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3)如果是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它们的质量相同,即时,有,则,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体积反而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跟密度成反比。以上三个比例关系,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这个点要特别注意。6 物质的密度能够用实验测定。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

7、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用天平,而测量物体的体积:若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长、宽、高等,再由几何公式算出它的体积;若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量筒和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二者不同之处是,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线是上疏下密,是不均匀的,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弄清量和筒或量杯上刻度的单位,一般它们用的是容积的单位毫升(ml),1 升=103毫升, 1 升=1 分米 3,1毫升=1厘米3。知道量筒或量杯的量程(总容积)和它的最小刻度(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理应跟液面相平。因为量筒

8、或量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分子对液面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器中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面、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的(如水银),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凸形”液面应按顶部(点)读数为准。我们常对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实行测定。(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调节天平, 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i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的水,再将用 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那么固体的体积(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用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若要知道该物质 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2)测液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

9、量ml,再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 m2则液体的 质量m=m2m1,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用公式求出 液体的密度。 r=m/v( 3)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实验步骤如下: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 1A 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则,用公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7 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 1)利用密度能够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工艺师能够很块地判定一件镀金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地质勘探人员根据矿石的色泽、硬度、密度和其它相

10、关特性判断矿石的品种。通过测定密度能够判定 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密度的物质做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油般的压铁等,因为它们的密度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 用充气材料,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3)利用密度来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 4)密度的概念为我们提供很多简易的间接测量手段:例如:用天平“测”体积:(即用天平测量,由密度表查出密度值,则。如形状复杂的体积,极小颗粒的体积,可用该方法);用刻度尺“测”质量(固体)或用量筒“测”质量(液体)(

11、测量大批量矿石、木材、油料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将质量测量转化为体积的测量);用天平“测”线材的长度(将长度的测量转化为质量的测量。根据m=r•V, V=S•l=p•r2•l 则);利用密度来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份。(这是判定工艺品所含各种金属成分常用的一种方法)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有,“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 、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在图

12、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因为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3 、力的分类(力学中)说明:( 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 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

13、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二、三种常见的力1 、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不要将竖直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也不能不加条件地说成是垂直方向;( 3)重力的大小:G=mg(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通常为9.8N/kg );(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从效果上看,跟作用在某一点是等效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2 、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常见的有伸长、压缩、弯曲、扭转。( 2)弹力

14、、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相互接触物体是否存有弹力的判断方法:判别物体是否产生形变, 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变明显情况,如弹簧;如果物体存有微小形变,不易判断,这时可用假设法实行判定,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看它们是否符合题意(如静止),如果符合,说明不存有弹力,反之存有弹力;弹力的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 力方向相反;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3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 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防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

15、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有压力。接触面不光滑。 两物体在接触面间发生相对滑动。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大小: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另一个物 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其中 W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物体 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水准,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所以没有单位,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作用在受摩擦力的物体上)。( 2)静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 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防碍作用,叫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有压力。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在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大小:随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F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值。称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值,其大小等于物体刚要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最小外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 F在零与静摩擦力之间,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