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80217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矿产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两份)及复习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2.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研究对象:工业矿体 基本任务:研究矿体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和方法3.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4.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2.循序渐

2、进: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3.全面研究;4.综合评价;5.经济合理5.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目的与意义:减少勘查投资风险,确保后续勘查合理性,提高矿产勘查效益5.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7.储量:扣除了设计、采

3、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b):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第二章 矿床类型1.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 划分目的: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勘查程度、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划分依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2.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原则: 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原则;2.从实际出发原则;3.以主矿体为主原则; 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原则;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原则第三章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1.矿产勘

4、查技术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1.地质测量法:小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万50万);中比例尺地质测量(1:20万5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1:1万以上)2.重砂测量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3.地球化学方法:岩石测量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法、水化学测量法、生物测量法4.地球物理方法:与围岩有明显物性差别;有一定体积。放射性测量法、重磁电5.遥感遥测法:视域广、信息丰富、定时定位观测、投入小效益高6.探矿工程法:坑探工程:探槽、浅井、平硐、石门、沿脉、穿脉、竖井、斜井钻探工程:浅钻、岩心钻2.影响勘查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勘查工作阶段、工作区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工作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章

5、矿产预测的理论与方法1.矿产预测的主要任务:总结成矿模式;提出找矿模型;提出具体的预测准则;实施预测;验证评价意义:是实现科学找矿的重要途径。2.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在人们长期的地质找矿或矿产勘查实践中,在各个地质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用于指导矿产预测的理论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产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地质异常有可能形成特殊类型、新类型或新规模的矿床(体),因此可以根据地质异常推测是否有特殊类型、新类型或新规模的矿床(体)(3)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3.矿产预测的基本准则:最小风险最大含矿带;循序渐进;综合预测;统一标准;尺度水平对等;优化评价4.矿

6、产预测层次划分:第一层次:区域找矿,按成矿区、带圈出找矿远景区范围。小比例尺50-20万第二层次:矿田预测,按矿带圈出矿田和找矿预测区。中比例尺10-5万第三层次:隐伏矿床预测,在矿田内或找矿预测区内圈出含矿构造带和找矿预测段。大比例尺5-2.55.成矿规律: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6.成矿模式分类:矿床存在模式、矿床成因模式、矿床品位-数量模式第五章 矿体地质研究1.矿体地质与矿床地质的区别:矿床学侧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体形成的地质条件,目的在于阐明矿化过程、矿化条件

7、等成因规律;勘查学侧重矿体外部形态标志和矿体内部结构标志,目的在于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规律2.矿体的变化性: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问题,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 1.变化性质:矿体形态、品位等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分为规则与不规则变化 2.变化程度:指矿体标志值的相对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如厚度、品位的均匀性 3.变化因素:影响变化性质和程度的因素有:矿床成因、成矿方式、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元素分布、成矿后地质作用3.变化性指数t=M/(n-2) M为单调性变化次数4.平差曲线法、相依系数法 局部相依系数C1=m/(n-2) m为局部相依个数 总体相依

8、系数C2=M/(n-2) M为二次平差后的总体相依个数5.变异函数: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区域化变量:空间位置的函数,其函数值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不同6.变异函数曲线类型:1.连续型:趋向于抛物线,区域化变量具高度连续性。厚度连续的沉积矿层、沉积变质矿层2.线性型:呈斜向越线,区域化变量具有平均意义上的连续性3.随机型:在某一水平线上下波动,区域化变量具有纯粹的随机性。金矿床4.块金型:有截距的抛物线,区域化变量具很低的连续性。有特高品位出现的稀有金属、贵金属5.跃迁型:有截距的斜线+水平线,区域化变量局部连续。有色、稀有和贵金属7.变异函数的地质意义:反映地质体空间上的连续性、关联性、

9、平稳性等等8.含矿系数:又称含矿率,工业矿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反映矿化的连续程度9.矿化强度: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1. 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1)勘探线:一组勘探工程布置在地表到地下按一定间距布置在与矿体趋向基本垂直的铅垂勘查剖面内,并在不同深度揭露追索矿体的工程总体布置形式 适用于:两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中等至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2)勘探网:勘探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要求所有的勘探工程必须是垂直的,如直钻、浅井等。 正方形网:适用于在平面

10、上近等轴状,矿化品位变化在各方向无明显差别的矿体 矩形网:适用于平面上沿一个方向延伸较长,另一方向延伸较短的产状平缓的层状、似层状矿体;或矿体某些特征标志沿一个方面变化大、沿另一个方面变化较小的矿体。 菱形网:适用于那些矿体规模很大,而沿某一方向变化较小的矿床。 (3)水平勘探:沿不同标高水平(中段)揭露矿体,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标高水平的勘探断面的工程布置形式。 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筒状、柱状矿体2.勘查工程间距:穿过矿体中心面或顶底板时相邻两个勘查工程间的距离表示方法:沿矿体走向的间距乘以沿倾向的间距。合理勘查工工程间距:能获得的地质成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的最稀勘查网度

11、确定方法:分为验证法和分析法验证法:通过对比勘查矿床勘查工程间距,验证和检查其合理性以指导确定待勘查矿床勘查工程间距类比法:总结和积累矿床勘查经验,指导主要地质特点与其相类似的待勘矿床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加密法:在原来勘查工程间距的基础上,通过加密勘查构成再次进行勘查,若矿产资源储量等有较大变化,则需加密勘查;若矿产资源储量等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无需加密勘查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分析法:根据参数变化程度和对勘查工作的精度要求来分析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3.钻孔类型:直孔、斜孔、定向孔4.岩矿心采取率:顶底板5m内要求大于80%5.探槽地质编录:一壁一底,坡度展开法,平行展开法。 浅井地质编录:四

12、壁,四壁平行展开法,四壁十字展开法 穿脉地质编录:两壁一顶,压平法,旋转法 沿脉地质编录:顶板、掌子面6.岩心采取率计算、钻孔校正7.勘查工程施工顺序: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浅到深、由稀而密第七章 矿产质量研究和取样1.矿产质量:矿产满足当前采、选、加工利用的优劣程度。 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及含量特征;矿物成分及含量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物理技术工艺特性 研究内容:矿石中有用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 矿石中矿物组分、含量、共生组合及分布;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嵌布特征; 矿石的技术物理性质;矿石工艺性质研究2.矿产取样的核心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 影响代表性的因素:有用组分分布

13、的均匀程度;采样规格、方法、数量;3.取样的基本原则:完整性;均匀性;分别性4.矿产取样按目的可分为:化学取样、矿物取样、物理取样、工艺取样5.坑探工程中的采样方法: 1.刻槽法:宽*深。影响规格因素:矿化均匀度、矿体厚度、矿石组构等; 2.剥层法:在垂直矿层面的断面上取一层矿石作为样品。适用厚度小的脉状或有用组分分布不均的矿体 3.全巷法:坑道掘进一定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矿石作为样品 4.网格法:在矿体出露部位按一定网格,在交叉点上取等量岩矿碎块合并为一个样品 5.拣块法:在矿石块或矿车上按一定网格拣取矿石作为样品 6.打眼法:将炮眼钻井产生的矿泥、矿粉作为样品6.影响样品间距的因素:有用组分

14、分布均匀程度;矿体厚度变化程度;矿体规模;取样目的 样品间距的确定方法:类比法;稀空法;数学分析法7.样品加工的必要性:原始样品质量较大,颗粒较粗且不等粒,实验所需样品一般只要50-200g,粒径小于0.1mm,因此在实验分析前必须进行破碎、缩减8.化学分析的分类及其作用:(1)基本分析 分析目的:查明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作为圈定矿体,计算储量之用。 分析项目:分析项目因矿种和矿石类型而异。分析全部化学分析样品,分析工作系统进行。 (2)组合分析 分析目的:了解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杂质的含量。 分析项目:一般根据全分析的结果或多元素分析的结果确定。 分析样品:可由普通分

15、析样品的付样组合而成。一般由8-12个付样组合成一个组合样。当有益及有害元素分布规律比较清楚后可用20-30个,甚至50个付样合并成。样品合并必须遵循样品合并原则。 (3)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又叫合理分析。 分析目的:查明有用组分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便于划分不同矿石类型。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物相的矿石的化学成分特点确定。例如铜矿,分析CuO和CuS。 分析样品:在两类矿石的分界处附近采取,样品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5-20个。也可用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或组合样进行分析。 (4)全分析 分析目的:了解矿石中所含的全部化学成分。 分析项目:所有元素含量之和接近100%。光谱分析的除痕迹元素外的所有元素都应分析。分析应在勘探初期进行,以便于指导勘探工作。 分析样品:必须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或组合样品。一个矿区其总量一般不超过20个。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1.矿产工业指标: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矿床能工业利用应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