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80138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识思维与哲学思维在常识看来,有一个外在的世界,它是客观的、外在的、实在的、独立于主 体的,同时它又是可见的、可知的。如,在我面前有一颗树,它是不依赖我而 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的,我看到它的叶子是绿色的、树干是高大的,我还知 道它有其他属性。这是常识眼中的世界和事物。在常识看来,我是一个单一 的、不可分裂的个体,我是一个有感情、有理想、有理性的人,我是透明的, 我知道我在干什么。但是作为一哲学家,他就不会这样来看世界和事物,也不这样来理解自 我。一、哲学家的发现哲学家发现了世界的秘密:一是在常识看来是独立的、客观的、外在的物 体对我有依赖性,它的属性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我们面对的世界不

2、 是一个世界,而是有两个世界构成的,这就是表象的世界和实在的世界;三是 “我”决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子,“我”是由自我和本我构成的。这种发现 在常识看来是奇怪的、不可理解的甚至是荒谬的,但是哲学家却认识到了这些 秘密,并对世界的这些秘密进行思考。在哲学家看来,谁看不到这些秘密,就 无法进入哲学的大门,承认在常识世界的背后的秘密,这是进入哲学思维的标 志,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所以进入哲学的大门的人就不多。为了把哲 学家的发现看清楚,我想用一些事实来说明,尽管哲学好像是抽象和晦涩的代 名词,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所以我选择用事实来说话。1、物体对我的依赖性一片绿叶(常识看来,大众看来),在色盲的

3、人看来不是绿色的,有一种 药吃下去,看树叶就是黄色的,在盲人的世界中没有颜色,由此看来,树叶的 颜色是随我的感官的性质而变化的。尽管如此,但常识仍然认为,树叶的本身 是绿色的,其它的颜色不是树叶的本色。但哲学家反问,我们凭什么就坚持 说,其他颜色就不是树叶的本色,只有看到的绿色才是树叶的本色,如果所有 的人的眼睛都象狗的眼睛一样(据说狗都是色盲),我们还会坚持说树叶的本 色是绿色的吗?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瞎子,世界还有颜色吗。常识可能会说,世 界仍然有颜色,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但是如果我们都是瞎子,我们不知道世 界的颜色,我们是如何确信世界是有颜色的呢。物体的大小也是随我的感官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

4、,据说有一个英国人, 眼睛害了病,在它的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比平时放大了,看报纸,每一个字象 拳头般大小,严重影响了它的阅读。物体的位置也会谁我的眼睛的情况而变 化,用手积压我的眼球,外面的物体就会上下或左右摇晃,会随着我的眼睛的 变动而变动。苹果是甜的,在我生了病的时候,吃起来就是苦的,如果我吃了 糖再去吃苹果,苹果就特别酸。我把一只手放在冰上,另一只手放在火上烤, 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一盆水中,这盆同样的水在我的感觉中就会既是热的又是 凉的。同样的声音,年轻人听来是清楚的,老年人因耳背就听得模糊,聋子就 不会听到声音。不再列举更多的事例。我们能否从以上举例中得出一个结论:物体的性质 随着我们的

5、感官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对我们的感官有依赖性。可能有人会 说,变化的是我们的感觉(感觉材料),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变化,但是绿色、 红色、黄色等哪个是树叶的本身,它们具有同等的地位,都是我们看到的东 西,都是我们的感觉材料,没有谁更根本,我们根据什么认为绿色就是树叶的 本色。2、两个世界:表象世界和实在世界天上有个太阳,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一个客观的、外在的、耀眼的、现在 的太阳,但是,理性的思考却得出与此相矛盾的结论,我们看不到现在的真正 的太阳本身。因为据科学计算,太阳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太阳的光线需要8分 多种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8分钟以后才能见到现在的太 阳。那么,现在有两个太

6、阳:一个在遥远的地方,8分钟以后我们才能看到 它,这个太阳有科学的支持,我们相信它是存在的;还有一个太阳,我们一抬 头就看到它,就在天空中正在发着耀眼的光芒。这两个太阳,同时存在,但绝 不是一个东西,一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正在天空中的太阳,一个科学家让我 们坚信的,8分钟以后我们才见到的太阳。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8 分钟之前的太阳,这种说法从科学上来说是成立的,但是从逻辑上讲是矛盾 的,因为8分钟之前的太阳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我们怎么能看得到?我们 现在看到的太阳只能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发出的光线现在到达我们的眼睛形成 的一种表象,而不是太阳本身。8分钟以前的太阳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

7、真正 的太阳本身我们还看不到,我们现在见到的太阳只能是一个与实在的太阳不同 的表象的太阳。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有两个太阳,一个实在的太 阳,我们看不到;一个表象的太阳,我们看得到,我们看到的只能是表象的太 阳,实在的太阳(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现在只能 见到太阳的表象。通过对太阳的分析,我们可以推而广之,所有遥远的星球本身我们都是看 不到的,我们见到的在苍穹上的繁星只是它们(实在得星球)的表象一一在我 们的感官中形成的表象。我们通过分析能把表象与实在分别开来。对于近处的物体我们同样也能看出表象与实在的分离。例如,在水中的鱼 的表象与实在的鱼在空间上就是分离的,因

8、为我们看见水中的鱼所在的位置与 鱼实际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渔民在实践中最明白这一道理,所以渔民不会将 鱼叉投向眼睛看到的鱼所在的方向。那么,我们看到的一切东西是不是都有它的表象与实在,还是只有特殊的 事物才有我们能把他们分辨出来的表象与实在?3、本能与自我要想认识世界,就的先认识自我。我们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灵魂,其实自我是有不同部分组成的一个结构体,自我起码有两部分来构成: 本能的我与理性的我。这两部分各有其功能,又统一在一起。我们相信我自己 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但是事实上我是有本我与自我构成,而且二者经常产生 矛盾。就拿感觉图像来说。本我(感官)与自我(理性自我)的作用是不一样

9、 的。感官也就是本我,负责选择、接受、转化外来信息,形成感觉图像,并把 它呈现给自我,自我直观感觉图像,因此,我们看东西时是大脑在看,而不是 眼睛在看,眼睛的作用是向内接受转化信息,它不是向外看。大脑直观到本我 转化外来信息形成的感觉图像,所以真正在看的是自我(在这一点上,康德的 认识是错误的),自我才能向外看,但是自我看到的是本我提供的感觉图像, 而不是外物本身。本我在转化外来信息形成感觉图像时,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产生出不正 常的感觉图像呈现给自我。自我能认识这种感觉材料的错误(严格的说是差 异),但是自我却不能纠正这种错误。例如,当我们失掉方向感时,把太阳看 成从西面出来,这种错误是本我

10、造成的,自我认识到这种错误,但是它改变不 了本我产生这种错误,把感觉图像改变为太阳从东面出来。得了强迫症的人, 明明刚刚洗完手,但是本我又把一个手是脏的感觉呈现给自我,自我明明知道 这种荒谬,但是它不能控制和纠正本我的行为,改变本我提供的脏的感觉。一 个色盲的人,理性自我认为树叶是绿色的,所有他所熟悉的人都把树叶看作是 绿色的,但是它的本我就是把树叶形成为红色,它的理性自我知道本我的错 误,但是它改变不了本我给他提供的感觉图像,仍会看到红色的树叶。在地球 这面的人站在地球上如果头是朝上的,那么在地球另一面站着的人的头一定是 朝下的,但是在地球上的任何方位的人都不会把自己看作是头朝向下的,因为

11、本我呈给自我的感觉图像没有朝下方向的。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决不是一个同一 的单一灵魂,而是由不同部分形成的统一体,有时我的内部是会打架的,管理 性自我能判断但是它不能改变感觉材料,因为感觉材料是由本我决定的,所以 理性自我就把由本我产生的感觉材料当成是外物本身,这是理性自我判断的错 误,但是本我把感觉材料以外在的客观的方式呈现给理性自我时,理性自我即 使能判断出本能的这种欺骗,但是它还会是把感觉材料直观成为外物。因为自 我只能判断却无法改变感觉材料。怀疑论者或不可知论者由于看到事物的性质(也就是我们的感觉材料)的 流变,认为事物是不可知的,也就是不能定性的;或者是认识到自我只能看到 感觉材料,而不

12、能直接看到物本身而怀疑和否定外物的存在,但是我与外在世 界是打交道的,与外在世界打交道的是本我,本我直接与外物接触或接受外物 的实在的信息,自我不和外物直接打交道,它只看到感觉材料而见不到外物, 但是对外物存在的信念是来自本我,尽管自我可以同过推理来思考外物的存 在。任何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尽管在理性上不承认外物的存在,但是在本能 上它仍是坚信存在外物的,只就是它的信念存在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本我与自我是协调一致的,同一行动的,我们无法把它们 分开来。当我们去摘一颗树上的苹果时,我们的自我看到了本我提供的感觉中 的苹果,由于在自我哪里,感觉的苹果是外在的客观的,它就与本我直接作用 到的苹果统

13、一起来。自我看到的感觉的苹果与本我作用到的实在的苹果就统一 成一个东西,这个苹果既是感觉的有颜色、形状等属性的,同时又是实在的真 正的苹果。在这里认识的对象与行为的对象就统一起来,现象与实在就统一起 来,这个统一的东西,就是构成世界的事物一一一个感觉与实在的统一体。二、哲学的思考1、感觉与外物,我们只有一个。感觉与外物是两个东西,但是在面对事物 时,我们却只有一个东西,它是感觉还是外物?我们把手伸入水中,我们说水 是热的。在这里,热是我们的感觉还是水的属性,如果是我的感觉,我们说它 是依赖我的,是主观的;如果是水的属性,我们说它是客观的。有人说在这里 有两个热:一个是在我的感觉中存在的热,一个

14、是在水中存在的热,我的热的 感觉是对水的热的属性的反映,二者是相似的。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众 人同意的观点。但是,这一最普遍的说法有一个根本的错误,那就是它与事实 不符,当我们把手伸进水中的时候,真的有两个热存在吗?一个是我们的手感 觉到的热,一个是水自身的热。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所 在。真正的事实是在此时只有一个热存在,那就是手感觉到的热,水是产生热 的感觉的原因,它本身具有热的属性是人们赋予它的。我的观点是,当我们面 对事物,或与事物发生关系形成感觉的时候,在这时决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 物体中有一个客观的属性,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关于这个属性的感觉,我们 的感觉是对事物的属性的反映,二者是极其相似的。例如,在我们的面前有一 朵鲜艳的红色的花朵,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存在一朵红色的花朵,一个是客观的 实在的红色的花,一个是主观的在意识中的红色的花,后者是对前者的摹写。 这种观点时一种最大的错误,是一切谬误的症结所在,任何一个人如果面对事 物时决不会出现在外面有一个事物,在大脑中有一个对这一事物的感觉图像, 如果我们真正面对事物去体验而不是凭空想象的话。有人可能会说,在我的回 忆中或感觉中有一幅关于事物的图像,但是回忆和想象中的图像与感觉的图像 绝不是一个东西,它们是两回事,不能混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