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79685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建议书 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一、项目建设背景61、政策环境背景72、市场背景83、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94、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9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01、项目实施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开发式扶贫示范基地的需要102、项目实施是扩大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的需要113、项目实施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区农民全面致富的需要114、项目实施是转变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需要125、项目实施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13第三章 建设条件13一、陇西县概况131. 地理位置及

2、行政区划132. 自然资源条件143. 社会经济条件144. 交通运输条件15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5三、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6第四章 市场调查及需求预测16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18一、产品原材料19二、公用工程19三、生产定员及人员培训19第六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20一、技术可行性分析20二、目前常见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22三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技术原理23四、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营养成份25五、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加工的化学意义27六、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的特点28七、生产工艺流程29八、生产设备30第七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30一、建设期限30二、进度安排31第八章 环境保护31第

3、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一、估算依据及说明32二、项目资金筹措32第十章 经济效益分析34一、饲料加工效益分析341、每公斤秸秆发酵饲料的成本342、每公斤全价生物饲料成本353、饲料厂效益354、销售收入估算355、利润测算35二、板材加工效益分析351、秸秆板材每平方米成本362、年销售及利润测算36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36一、销售收入估算37二、项目利润测算37第十二章 项目社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38一、结论38二、建议38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二、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三、项目主管单位: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

4、室四、项目实施地点: 陇西县乔家坪 五、项目主办单位: 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六、项目负责人: 石 雷 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 (2009年)八、项目建设规模:建成年产万吨农作物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生物颗粒饲料车间一座,大立方生物循环发酵池20个,建成玉米秸秆及粉煤灰等有机化合物为成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防火板材生产线一条,建成存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规模化养殖基地一座。九、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补贴资金80万元(省级财政补贴资金64万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8万元, 县级财政补贴资金8万元),企业自筹600万元。十、

5、项目效益估算:项目投产年销售收入3100万元,实现利润690万元,年可带动陇西当地农作物收购范围内农民户均增收200元。十一、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2、 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2008年7月27日);5、 陇西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0年);6、 陇西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7、 陇西县旱作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

6、景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还浪费资源。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产业化加工,国务院于2008年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为基料,生产优质饲料;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墙体建材及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陇西县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达9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就达25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秸秆70万吨以上,加上其他作物,仅县内年产农作物秸秆达200

7、多万吨。除三分之一的秸秆用于家用燃料和牛羊粗饲料外,其他大部分均燃烧于田间地头,生物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民也并没有因秸秆而增收,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成摆在县委、县政府的当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根据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要求,陇西秸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特申请建立陇西县农作物(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1、政策环境背景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使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面向西部地区启动的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生产水平为目标的战略性工程,其中,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

8、和科技教育是其主要内容,核心是推动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先后调整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启动了生态建设工程。同时,我国加入了WTO,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对发展畜牧业展现了良好的潜力。这些形势为解决全县贫困区的深层次问题,引入先进的畜牧业经验管理机制、技术和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提供了大好机遇。二是国家把发展畜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200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种”,“提高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等,明确了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9、斗目标,因此,重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环境已经成熟。三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把甘肃建成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奋斗目标。2003年,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草业大省、畜牧强省发展规划,把项目区划为中东部种草养畜重点产业布局区域。因此,项目设计方向符合省上的产业发展布局和方向。2、市场背景甘肃省是全国牧业大省,牛羊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主导产业之一。甘肃秸秆资源较多,牛羊品种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近年来,甘肃省又把肉牛羊产业的开发作为产业机构调整地重点项目,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陇西县是我省的重要农牧结合地带,畜牧业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

10、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天然草地垦殖严重,地方财政困难,群众自筹资金能力低,未能从根本上走出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实施科技兴牧,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走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养殖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实现项目区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已成为陇西县产业开发的必然选择。3、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土地承包法、草原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法规的实施,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使草畜业的优势凸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困、落

11、后的生产方式,寻求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由于陇西县地处陇海经济建设带的重要地理位置,境内铁路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各级政府对陇西县率先脱贫的信心十足,具有实施科技项目的基础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农民要求掌握畜牧业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技能的愿望强烈,实施项目的群众基础较好。4、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年产便于收集的农作物秸秆就达亿吨,除部分作为农村家用燃料、饲料和返田有机肥料外,相当一部分都烧荒于田间地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对秸秆的需求越来越少,近年来倡导的秸秆还田,因受土壤消化能力和病虫害防治的限制,还田份额不大;有价值的商业化利用

12、和高品位燃料的转化尚停留在研究阶段,用量十分有限。大量的秸秆只有烧荒于田野。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实施是探索科技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开发式扶贫示范基地的需要陇西县是甘肃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在国家“八七”和省上“四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已有31万农业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但因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返贫回流情况严重,加上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相对贫困人口。目前,该县相对贫困人口10.23万人,占总人口的20.9% 。陇西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甘肃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其贫困形成的机理和贫困特征在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陇

13、西县地处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畜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腊肉之乡”,“陇原三绝”名扬四海,陇西火腿是中国的三大传统品牌火腿之一,陇西金钱肉(蝴蝶肉)地方特色突出,是传统保健食品。加之畜产品市场发育较好,培育特色、保健和绿色畜产品加工基地独具优势。因此,陇西县依托科技进行扶贫产业开发潜力独具,具有广泛的示范指导意义。2、项目实施是扩大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的需要陇西县是华夏第一大姓李氏文化的发源地,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陇西县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近几年来,陇西县作为李氏文化的重要活动基地,有大量的李氏后裔和海外华人纷纷前

14、来寻根问祖,尤其是台湾同胞,追怀故里,不断加大与陇西县及周边地区的进行经济文化协作与交流,陇西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快陇西县产业开发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是展现我省乃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3、项目实施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区农民致富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的中心任务。目前,我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既是农业经济

15、结构调整地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农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依靠农产品提价的增收空间几乎没有,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改变现有的增收格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积极发展草食畜,形成较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逐步增加草食畜牧业的比重,使农、林、牧结构比例趋于合理。项目实施通过大力发展人工饲料基地建设、舍饲育肥及草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调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有效发挥我县在畜牧业方面的基础优势,通过规模养畜及加工业的培育,带动全县农业结构、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推动全县农业向产业化深层次迈进。因此,通过本项目实施,引导农民掌握畜牧业新技术,培育新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小康社会进程显得尤为迫切。陇西县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与地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地缘优势。因此,本项目实施将为全县牛羊育肥业、畜产品加工业夯实更加雄厚的发展基础,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4、项目实施是转变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