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7909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17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理清作者的思路,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2.认真品读课文,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1.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2.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1.高维世界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2.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

2、力,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目的。本文讲述了引导加来道雄走上科学道路到成为理论物理学家历程中的两件童年趣事。这两件事虽说有趣,但却似乎并不新鲜别致。谁没有在水池边观赏过游鱼?谁没有听大人讲过科学家的故事?为什么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小得不能再小的两件事情,竟造就了一位大科学家?文章的题目大而新,所用的材料却小而旧,作者推陈出新、以小见大,写出了一篇佳作。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理论物理有了重要的进展,那

3、就是由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再到宇宙论的确定,亦即人们所谓大爆炸的宇宙论。现在这一理论已得到多方面的实验验证,如宇宙红移、背景辐射、元素丰度、三代中微子等已被广泛承认为“标准模型”。自60年代以来,由于在粒子物理方面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积累,理论物理工作者相继提出了夸克式层子的观念、层子模型或夸克模型,继而又将统一场论的原则应用于探讨层子或夸克间所可能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相继出现了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论,并以此预言了Z、W粒子和胶子的存在。自80年代以来,这些预言中的粒子均相继在实验中得到证实。于是,粒子物理研究中,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就得到确

4、立,并被公认为“标准模型”。随着这一基本理论的确立,人们也就进一步将其移用于核物理、原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论等研究领域。21世纪的理论物理将去向何处?如果有什么新的动向的话,那就是人们正在尝试将理论物理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等用于解决复杂性问题。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为宏观物理和微观物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亦即介观物理的领域。介观物理的研究将成为揭开复杂性问题的序幕。这篇文章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可知,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虽然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了起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

5、尔斯提出杨米尔斯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但最终也没有实现。1.本文主要写了对作者人生成长有决定意义的哪两件童年趣事?答:自我核对对鲤鱼世界的幻想和爱因斯坦的故事。2.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 段):讲述童年的两件趣事激发了自己的科学兴趣。第二部分(第2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2)。第三部分(第18段)。(1)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2)。 自我

6、核对全文总括11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12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3.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答:自我核对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的、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因此,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1.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湮没()贪婪()浩瀚()目眩()怪诞()杜撰()刨根究底()撒手人寰()畏葸不前()自我核对ynlnhnxundnzhunpohunx2.为下列形近字组

7、词。自我核对惊诧/叱咤/姹紫嫣红栅栏/珊瑚/姗姗来迟3.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撒手人寰:(2)在所不辞:(3)五彩斑斓:(4)冷嘲热讽:(5)畏葸不前:自我核对(1)指离开人世,死亡。人寰,人间。(2)表示决不退缩、推辞。(3)形容色彩繁多鲜艳,灿烂多彩。(4)指用尖刻辛辣的言语进行嘲笑和讽刺。(5)畏惧退缩,不敢向前。1.“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思路点拨】理解“自鸣得意”的作用有讽刺的味道,再注意“只”这个字强调的内容。【与你交流】作者由“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

8、想到人类自己,“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可见人类的视野狭窄。“只包含”,表现了人类对世界的肤浅认识,也进一步表明了进行科学研究、探求未知世界、开拓人类视野的重大意义。2.“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这句话中的“许多东西”是指什么?“撒手人寰”包含的是什么内容?【思路点拨】问题的指向已经很清楚,研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即可。【与你交流】“许多东西”是指人们对爱因斯坦的崇敬之情、爱因斯坦的思想、爱因斯坦的发现引起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的改变、爱因斯坦的伟大等。“撒手人寰”包含了对伟大科学家去世的痛心遗憾。通过“但是”的转折和

9、“最”的强调,表明爱因斯坦“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突出了爱因斯坦伟大发现对“我”走上科学道路的强有力的引领作用。3.作者对待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是怎样看待和怎样做的?【思路点拨】筛选出课文的相关段落进行回答。【与你交流】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 “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的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

10、理论,探究反物质。4.“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说明什么?【思路点拨】首先是“对位”,然后根据问题来作答。【与你交流】 (1)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2)说明了“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

11、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5.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思路点拨】注意“材料安排”四字。【与你交流】本文谋篇布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历。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

12、大学的物理图书馆。这其间,关于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一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都只是一笔带过,而是将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科普文章的答题方法与技巧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包括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的方法和顺序,各段之间的联系,这是形成正确完整答案的前提。在阅读的时候给段落标上序号,并给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尤其是各段中心句,在读的时候要有“寻找”意识,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答题时提供更快捷更多的信息源。2.审清题干

13、,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找准解题的定位,即确认命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绝大部分的阅读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从选段中直接或间接找到依据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文段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强化文本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否则就会抑制阅读功效。4.原文利用和自我加

14、工相结合。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文字,很多题目的答案可以使用原文的现成词句,但是还有一些是要根据答题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形成慨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断章取义,甚至答非所问,违背了说明文尤其强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两大原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

15、,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