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79043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草原小牧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是草原小牧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是草原小牧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是草原小牧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是草原小牧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是草原小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草原小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永兴镇小 蒋芳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

2、生活的赞美。(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及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实践的能力增强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 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品质。(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

3、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歌曲节奏较密集,学生演唱有一定难度。二、课前准备 舞板、串铃、教学课件、教学光盘、范唱磁带等。三、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

4、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四、教学过程在以上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2、学习歌曲,培养兴趣3、体验创新,激发热情4、课后延伸,资源共享,今天我重点介绍第1、3个环节。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舞动着优美的姿势,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三拍

5、拉手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音乐停止,师说道: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一段舞蹈,请你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回答后趁势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学?这时同学们的情绪又一次地高涨了起来。接下来跟师学动作然后配上音乐一起跳。这样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内蒙古歌舞的音乐风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环节我还利用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趣味发声,师由远到近模拟马蹄声让他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随后请大家随音阶从低到高来模仿,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上好本

6、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歌曲 培养兴趣 根据大纲要求,我将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生随琴模唱、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分角色)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对本首歌曲的节奏就自然掌握了,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心里喜在心”进行渲染,让同学们切实的从歌曲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

7、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歌曲完成好以后,师引导: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媒体出示骑马、射箭、摔跤等画面,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师说道:你们想参加吗?那就得学会蒙古族人会做的事(媒体出示一组节奏)在这些动作的下面有一组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哪些动作交朋友?然后请同学们进行节奏模拟,在同学们的兴趣又一次激发出来后师说道:下面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吧!我们排练一个节目为他们助兴,怎么样?接下来把学生分为三组:舞

8、蹈组、唱歌组、伴奏组进行分组训练,其中伴奏组分别用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进行伴奏。在此环节中,教师到学生中间一同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师引导: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这时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实现课我合一。这样气氛还愁表现不好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小牧民喜悦的心情吗?这样的

9、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由然生。 四、 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五、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独特体验3、运用现代手段打破时空限制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当然,以上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