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78781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伊通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伊通三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试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都是棉花叶肉细胞的重要细胞结构,这些细胞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C.核酸组成单位种类相同D.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答案】A【解析】题中四种细胞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A正确。叶绿体中除了含有C、H、O、N、P外,至少还含有其他三种细胞器没有的元素镁,B错。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两种核酸,所以含有的核苷酸是八种,而染色体和核糖体中核酸只有一种,核苷酸只有四种,C错。核糖体和染色体无生物膜

2、,所以不含有磷脂双分子层,D错。 2.下列各项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答案】D【解析】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首先要进行识别,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电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膜呈亮暗亮的三层结构B.线粒体的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线粒体表面积的4倍C.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

3、后离心,沉淀物中即可获得较纯的细胞膜D.溶酶体膜不被其内的水解酶分解是因为其不含蛋白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A项应该是暗亮暗,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A项错误;B项应是大于四倍,因为线粒体内有很多突起的嵴,增加了膜面积,B项错误;D项,溶酶体膜上是含有蛋白质的,所有的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只不过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肯定是不能酶解自己的那种,D项错误。4.用32P标记某细胞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D【解析】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是

4、无膜细胞器,不含有磷脂,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5如图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将胰岛素原分子的C段切除后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并被包裹在囊泡中的过程。胰岛素和C段肽链在从胰岛B细胞排出前,一直储存在此囊泡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应是()A核糖体 B细胞核C高尔基体 D细胞质基质【答案】C【解析】在核糖体中完成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在内质网中实现蛋白质的加工如糖基的形成、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等;在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依题意,图示过程发生在高尔基体中。6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

5、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答案】D【解析】性激素和固醇都是脂质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膜。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液泡膜也是一种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6、)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答案】C【解析】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而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9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答案】D【解析】根

7、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子选择吸收。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与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10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答案】B【解析】由图看出两种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均可高于

8、细胞外,所以吸收方式都为主动运输;细胞内离子甲的浓度高于离子乙的浓度,说明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两种离子均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也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此浓度是细胞所需的甲、乙两种离子在细胞中的浓度,离子浓度升高促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1下图有关概念的分析,正确的是A和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和有直接关系【答案】B【解析】表示主动运输,表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

9、量。一些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蜜饯腌制过程中细胞因失水过多死亡,此时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丧失。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C过酸、过碱的外界条件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D酶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答案】D【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为RNA,RNA的组成元素应为C、H、O、N、P,故D选项不正确。1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 )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部分从食物

10、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酶是生物催化剂 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B解析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错误,原因如果产生的酶是细胞内酶,则该细胞没有分泌功能。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错误,酶是大分子,所以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14.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B.曲线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C.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

11、速率,则曲线温度一定低于曲线和D.若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酶浓度高于曲线和答案C解析 图1中酶促反应后的两种产物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因为乳糖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A正确。曲线中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物质浓度降为0,意味着被酶完全分解,B正确。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代表的温度为最适温度,曲线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C错误。在底物一定的前提下,酶浓度越高,分解底物所用的时间越短,D正确。【点拨】解答本题时,对图1的分析应注意物质a分解产生的两种产物分子是相同的;对图2的分析应注意分析某一变量对酶促反应影响时,应在其他变

12、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15.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温度升高A点上移B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C曲线1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D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答案A解析 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应设置加入化合物P的实验组和不加入化合物P的对照组,通过实验结果的对照看出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本实验中pH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不变。实验条件下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温度,因此反应温度升高A点可能上移,也可能下移。故A选项错误。16.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

13、量的B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D一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生成水,产生大量的ATP,其场所是线粒体;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依靠转化速度快,来满足细胞的需要。点拨解答此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一分子ADP,脱去两分子磷酸可形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脱去三分子ATP可形成腺苷。17.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 )肽酶 解旋酶 纤维素酶 ATP水解酶 DNA连接酶A

14、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17. B 解析:肽酶应用于蛋白质水解,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应用,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分子。18.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18.A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及信息提取分析能力,难度中等。除去蛋白质后, RNA 仍有催化活性,则说明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19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