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 (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78696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谷中的谜底 (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谷中的谜底 (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谷中的谜底 (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谷中的谜底 (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谷中的谜底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中的谜底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主学习,理解 “反弹”、“弯曲”等新词。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教学过程:1、词语导入,2、激发兴趣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谁来读一读?幻灯片1:大义凛然 不屈不挠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师:恩,你读得很正确。这些词都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词的意思表达出来?(再指名读,要读出慷慨激昂的味道)2、师:这位同学读得豪迈、坚定。从这些词我

2、们感受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正面抗争的精神。其实,面对困难还有另一种方式,这就是这节课山谷中的谜底给我们的启示。齐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3、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条山谷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你能否找到它的与众不同。(1)生自由读。(2)过渡: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你的发现。生回答,师画简笔画。二、精读课文,探究“谜底”。1、过渡: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画简笔画时的叙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前往山谷中,去揭开谜底。2、请大家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你找到的表示谜底的语句。3、过渡

3、:谜底终于被揭开了,我们每个人心情都很(兴奋、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大声地读出来。4、幻灯片2,出示谜底:“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1)齐读这句话。(2)谁能小结一下,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原因是什么呢? 能不能说得简洁一点,抓住几个词。A、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板书:雪大 雪小)B、松的特性决定。(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雪松特殊本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能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吗?5、幻灯片3,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1)请同学们继续读这一段,把能体现雪松特殊本领的词用小圆点在书上标出来。(2

4、)交流:(相机板书:弯曲、反弹)A、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小实验来理解这两个词语。假如这小尺是雪松的枝丫,我的手指压在枝丫的顶端,那这就是(对,雪给了它外力),你们看,雪越积越厚,开始向下弯曲, 这时雪便会(滑落?怎么落的!),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如果换成木尺行不行?如果积雪多了,压力大了,结果会怎样?(折断)为什么木头不行呢?其它的杂树正是因为没有弹性而丧失了生存的能力。这也正是雪松所具备的特殊的本领。谁来读这句话,注意把它的特殊的本领读出来。B、雪松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5、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腰杆挺得直直的,与雪抗争)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陈毅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幻灯片4,辩一辩。学到这里,我想起了有人说过的一句话:“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自终都挺立不动,顽强地与风雪抗争,那才是勇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那就请你再读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我们刚才的理解,反驳他,做到有理有据,还可以跟同桌练说一下。(提示:他的弯曲是为了什么?如果始终挺立不动,当承受不了会如何?)(不是,雪松弯曲是为了使积雪滑落,把雪抖落下来,减轻压力,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立即反弹过来。)(此时,雪松选择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这是它抗击风雪,

6、战胜风雪的一种方式。)(雪松的枝丫向下弯曲,不是对大雪的屈服,而是它抗击风雪,战胜风雪的一种方式,最后它仍能反弹过来。 )小结:是的,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是智者的弯曲, (板书:智者)它为的是接下来那一次饱含力量的反弹。这弯曲里充满了抗争的力量。幻灯片5谁来读一读,要读出这种力量。指名读,可范读,男生齐读。6、就这样,幻灯片6,出示:“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1)引读(2)认真读读这句话,(3)抓住关键词句,想想你读出了怎样的雪松?A、四个反复B、:坚持不C、懈,D、顽强。换一个词语。(持之以恒、锲而E、不F、舍G、)B、从“”中你读出了

7、什么?(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C、“积、弯、落、弹”可以看出它是个智者。(3)指导朗读过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在恶劣的环境中,雪松是生命的最强者。(板书:强者)接下来四组同学分别读这一段,看哪一组读得好。评价:哪一组读得好?从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对雪松这个强者、智者的敬佩之情读这段话。三、联系生活,学会“弯曲”1、过渡:两位旅行者通过观察思考,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生读书

8、中两位旅行者得到启示的话,指名朗读2、这两位旅行者,哪位得到的启示含义更深刻?从这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呢?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吗?3、再读读作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出示最后一句)生齐读。这两句是本课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们,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联系上下文 结合实际(举例子)4、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里的常用方法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战胜困难,其实,我们的身边、历史上都有像雪松一样的人和事,谁能说说?(可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1)(卧薪尝胆)师:我们可以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

9、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手!(2)(韩信胯下之辱)师:韩信只有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才能后来登台拜师,夺取天下。(3)(司马迁)师:忍一时个人之辱,成史记千古绝唱。(4)想到斗争中的“出拳”怎样才能有力?必须要先弯曲,往回收,(6)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而是_。(7)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而是_。(8)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而是_。(9)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而是_。(10)蔺相如的躲避不是,而是_。5、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固然值得我们敬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更值得我们欣赏。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

10、好地发展。生齐读。)四、总结课文。1、在很多的成语中,都浓缩着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思想,如“屈蠖求伸”(板),蠖是一种虫名,叫尺蠖,它行进的方式很特别,先使得身体弯曲,然后求的伸长,比喻以退为进的思想。你还知道哪些这样以退为进的成语或谚语、俗语?(以退为进,大丈夫能屈能伸,负荆请罪,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忍辱负重)这里,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智者。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2、课文学到这儿也该结束了,最后老师还想告诉你们,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如果她关乎尊严与荣耀,我们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的弯曲,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5、课外作业。最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和自然现象之谜,去揭开自然界更多的奥秘,做一个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顽强探索的人。六、板书设计17、山谷中的谜底 弯曲雪松强者!智者!反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