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78281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 . “戏状元饼”参考答案或提示: 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 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

2、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2 . 莆田妈祖金身巡台参考答案或提示: 1997年1月24日至2月3日莆田妈祖金身出巡台湾,所到之处,都举行隆重的接驾、绕境、祀典、送驾仪式,妈祖金身驻跸的宫庙,更是人山人海。之后,妈祖巡台不断,抵台绕境为信徒祈福。3. 民间信仰参考答案或提示: 民间信仰是一种既直接继承了原始宗教的许多特征,又深受人为宗教影响的民间普通信仰,民俗色彩特别浓厚。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保留有许多原始痕迹如动物、植物崇拜等,同时又打上阶级社会的烙印,如神有等级等等,还受到了佛、道、儒的影响。尽管如此

3、,民间信仰有许多方面毕竟不同于人为宗教,其无固定信仰对象、无统一教主、无严格的教理教义、无完整的经典、无清规戒律、无固定仪礼模式、无系统组织、无固定神职人员,无植很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之中,具有活动空间大影响范围广,信仰者从功利出发,是多神祟拜的现象。4. 归宁参考答案或提示: 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5. 打尾牙参考答案或提示: 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

4、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5. 禁忌参考答案或提示: 禁忌,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

5、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6. 开漳圣王参考答案或提示: 原名陈元光,又称“陈圣公”,作为漳州的地方神被崇拜。686年,陈获旨得准开建漳州漳浦郡。在任20余年,勤于吏治,政绩卓著,对开发漳州有功,逝后百姓立庙奉祀,称为开漳圣王。台湾省内,凡是闽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有开漳圣王的供奉。7. 拜年参考答案或提示: 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拜年活动一般由初一延续到初五。初一祭祖之后,晚辈给长辈行跪拜礼,要说“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受礼后,要给“红包”,即压岁钱。在家拜年后,一般同族的男子要到祠堂祖庙聚会,论资排辈,依次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初二,已婚妇女要回娘

6、家做客,拜祭祖宗。一般丈夫也要同行,故又称初二为“女婿日”。初一至初五期间,街头巷尾亲友熟人相见,彼此都非常客气亲热,打躬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拜年习俗现仍然十分盛行,但不再行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或握手;时间也不限于初一到初五,年前拜年,谓之“拜早年”,初五以后拜年,谓之“拜晚年”。 8. 妈祖参考答案或提示: 妈祖原名林黙,又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人,传说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她秉性聪颖,救人济世,拯救海难。升天后被渔民视为海航保护神。妈祖作为民间的海上女神,历史上又受到封建王朝的青睐,推波助澜,妈祖信仰不仅在东南沿海广为流传,而且被带往世界各地。每年妈祖的诞辰和忌辰,

7、各地信徒都要到妈祖庙祭祀,有些还愿的信徒不远千里感到湄洲祖庙进香以示虔诚,这几年台湾的香客不断增长。9. 保生大帝参考答案或提示: 保生大帝,医神普救众生,原名吴夲,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是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吴夲少年时时已精通药理医术,采药草炼丹煎药,以医济人无贵贱,手到病除,药到疾愈。宋代“妙道真人”,明代的“医灵妙道真君”、“万故土我极保生大帝”。吴夲遂由此被神化。保生大帝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民间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通常被命名为慈济宫10. 临水夫人参考答案或提示

8、: 临水夫人本名陈靖姑,唐代福州下渡人。她的主要职能是“扶胎救产,保赤佑童”。 福州一带多称为临水奶、天仙圣母等。临水夫人崇拜从唐代后期开始,宋代得到政府承认。11. 祭灶参考答案或提示: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简称“祭灶”。祭灶的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拂尘就是祭灶这天要打扫房屋院落,洗涤用具,尤其是厨房,从灶台到锅碗瓢盆、桌椅门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卫生搞完后,黄昏时分,便开始送灶。此时各家各户陈列供品,点烧香烛,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所谓送灶神上天,是把灶台上方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从街上买来的画有靴帽衣甲、刀、箭和马匹的“甲马”一起烧掉,意为备好行装坐骑,送灶君上天述职,希望灶

9、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在福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鸡、鸭、鱼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饴糖或糖饼。据说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而是从口甜到心,好话连篇。台湾祭灶习俗与福建基本相同,但没有献饴糖粘灶神口的习俗。12. 除夕参考答案或提示: 腊月三十日(小年为二十九日)夜,旧年至此而除,故称为“除夕”,又叫“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年兜”。“年兜”即年底之意。除夕这天,外出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回家团圆。除夕之前,家家必须贴上春联、年画。黄昏时分,家家贴上新灶神像,算是接回灶神。接着,便是辞岁,即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在住宅正厅祖先灵位前和厅口各摆设一套供品,

10、然后点烛、焚香、烧金,燃放鞭炮,由家长带领家人,向祖先和天地众神三拜九叩,祈福消灾,预祝来年平安幸福。入夜,人们在门外用柴草燃起火堆,大人、小孩在熊熊的火焰上方跳来跳去,谓之“跳火囤”,以攘除邪秽,驱逐恶鬼。是夜,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年夜饭一般都极为丰盛,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来年再吃。除夕晚上,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过年零用买糖果,叫做“过好新年,口袋有钱”。“压岁钱”古称“压祟钱”,有“镇压鬼祟”之意,以祝愿小孩吉祥安康。除夕晚上,年轻人通宵不睡,叫“守岁”,以为可以健康长寿13. 清明节参考答案或提示: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

11、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时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14. 中秋节参考答案或提示: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的特点是“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所以又称“团圆节”。赏月、吃月饼、拜“月里娘娘”,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闽南、台湾民众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十分崇拜,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

12、有要到月光照到的地方,摆上桌几,时令果品,敬奉月娘妈。这种敬月习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寄托。二、论述题1 . 为什么说福建有“戏剧之乡”的美称?你对哪一种戏曲感兴趣?为什么?参考答案或提示: 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莆仙戏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

13、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许多首诗作了生动的描写,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事,薄俗如今几偃师。”其二又云:“巫祝欢言岁事详,丛祠十里鼓箫忙”,记述了莆田演戏酬神的盛况。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

14、戏,如此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当然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2. 福建传统音乐有哪些类型?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 福建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四种类型,民俗型:如山歌、渔歌、儿歌宗教音乐等;雅集型:如福建南音、福州十番、莆田十音、闽西十班等;剧场型:戏曲音乐,如莆仙戏、梨园戏的音乐等;音乐会型的传统音乐:闽南筝派、闽派古琴等。 民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分成福佬系民歌、客家山歌和高山族民歌三种。(一)福佬系民歌。 台湾“福佬”,又有谐称“河洛”,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

15、,旋律抒情哀怨的为多数,节奏活泼的具有讽刺性的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曲调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闽南民歌月光光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台湾的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天乌乌、流行在泉州、漳州、厦门、台湾。 台湾和闽南民歌中有着大量的情歌。两地情歌十分相似,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二)客家民歌 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都是福建省西南部和广东大埔、饶平过去的,并传去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在台湾流传的客家民歌:,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台湾高屏客家民歌摇篮曲、与闽

16、西上杭、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有的山歌是从广东传入,闽粤客家民众的共同创作。(三)高山族民歌 高山族音乐保留有古老的原始音乐成分。他们把音乐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工具,体现了原始人类对神灵的畏惧和认为音乐可以通灵;音乐在族人中有很高的地位,具有生活性和全民性;他们的音乐体现团结奋斗的精神和粗犷豪放的性格;高山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台湾原住民的歌谣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部分,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味与乡土气息,且兼具华胄文化的精髓3. 请概括闽台戏曲繁荣的原因。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