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78172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 楼兰的忧郁 4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吞噬”、“湮没”、“踩覆”、“暴戾”、“回眸”、“悲怆”、“晓谕臣民”、“络绎不绝”、“面目全非”、“追古抚今”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教学重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1王昌龄曾在诗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提到的楼兰古国,曾一度十分繁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这里时,曾被这里的富饶和美丽惊呆了。2楼兰在哭

2、泣,楼兰在忧郁。(揭示课题)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1)第3自然段中“在宁夏,山里的农民世代靠挖甘草维持生计。”“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却不知道已经把宁夏的生存环境挖地面目全非。”人们不会科学地利用资源,这是造成楼兰现状的主要原因。(2)文章第4、5自然段将楼兰今昔对比描写,抓住“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对比;“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与“万丈厚土,寸草不生”对比,思考: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这种现状转变?(

3、3)文章第7、8自然段讲述了人们植林固沙的艰难,想一想,这三十年人们经历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这么坚定?阅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写批注。这个独立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体会文字中叙述的楼兰的忧郁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结合课文前面讲到的环境恶劣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谈谈,体会治沙工作刻不容缓)(4)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常来看看这座人类对命运抗争的丰碑?”这丰碑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起到什么作用?(5)结合课文理解“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楼兰不再忧郁?二、再读课文1小组合作,挖掘楼兰忧郁的深层次原因。 2各组选择一个要点进行整理,汇总发言材料。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原句,抓住关键词

4、,特别是楼兰的今昔对比,发表自己对楼兰忧郁的原因的见解。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谈环境保护的重要。3所有的理论终究是为实践做指导的,所以还要想一想,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三、总结: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2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楼兰,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当年的楼兰国王,你又会怎样做?3楼兰现在的景象让你震撼,现在我们又可以做什么?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母亲的纯净水 2教案 北京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2自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穷”并不是一种耻辱,它可以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

5、行评价,并写下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母亲的纯净水这篇课文,围绕“纯净水”事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发现孩子对“ 穷”与“富”的认识有偏差时,对孩子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学中教师将抓住课文脉络,以“纯净水带给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设计教与学,适时融进母亲的话和小女孩想明白了什么,使学生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教育,体会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学情分析:课文内容虽很贴近生活,但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理解体会小女孩对“穷”的认识上,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课文的第18、19自然段“母亲的话”和小女孩“想明白的内容”具有较深的内涵,但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

6、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穷”并不是一种耻辱,它可以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说说你对课题有了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记下来。2 汇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依据学生说出的主要内容进行指导,注意要点要全、语言要简练。a.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为她准备的纯净水;b.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c.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

7、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妈妈的话,以后一直非常喜欢母亲的纯净水。(2)还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注下来。三、品读课文(一) 母亲的“纯净水”带给小女孩不同的心情。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她前后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谁来说一说?(高兴委屈、酸楚沉静)1 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有体育课,她接过母亲的纯净水的时候,心理虽然隐隐有点不安,但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一次体育课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哪儿给你的感受最深呢?2 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1) 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她觉得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

8、读。(2) 她听了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二)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的上母亲的“纯净水”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呢?2.母亲跟小女孩讲这些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引导深入:“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穷”字,请你再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女孩和母亲分别是怎么看待穷的?引导2.如果因为穷而看不起自己回怎么样呢?(希望破灭。)这就是心穷,要是穷了,就真的穷了。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 3.“她想明白了”什么?(穷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引导1:对于家里穷,小女孩曾经怎么认为?现在呢?引导2:小女孩还想明白什么呢?引导深入: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纯净水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的上母亲的纯净水?四、说说你对文中“小女孩”或“母亲”的评价小女孩:很懂事(隐隐不安、母亲是对的);听从教导(想明白);事后,她能正确地认识“穷”与“富”;心中永远铭记着妈妈的教导母亲:一向节俭;善于理解人(体育课拿纯净水,与女儿的对话);言传身教(听听我是怎么想的)心不穷板书设计母亲的纯净水小女孩:高兴酸楚沉静喜欢母 亲:(认识改变)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