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77773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第四章的第一节,在教材及今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情分析思维特点: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心理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2、,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声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引发学生好奇心。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重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条件。 难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仪

3、器教师准备:纸杯,音箱,吉他,蜡烛,钢尺,乒乓球,音叉,暖壶,水杯,橡皮筋,气球,鼓等。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法演示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法。学法分组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课前播放音乐,活跃气氛。进行“蜡烛会跳舞”表演。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自然界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声音片段:青蛙的叫声、丛林中的鸟语,流淌的瀑布声、优美的钢琴曲,熟悉的电铃声,工厂电焊的声音。启发同学们思考: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讲授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PPT,聆听自然界及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片段,思考声音到底是怎么样产生和传播的。引入新课通过直观

4、感受,加强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一、声的产生1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探究使钢尺、橡皮筋、气球等发声的方法。(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手按住喉咙部位并开口说话,体验发音时的感觉。(3)利用悬挂的乒乓球和音叉进行实验探究。2学生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总结实验结论: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巩固练习(1)展示吉他、黑管、鼓,学生讨论并解释弦乐器、管乐器等乐器发声的原因。(2)组织学生讨论并解释苍蝇、蚊子发声的原因。二、声音的传播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声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2学生探究

5、学生例举生活中传播声音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每个小组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能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3学生猜想教师利用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离的很近,还要借助无线电设备交谈的实例,引导学生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4验证猜想探究1(1)教师举例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总结实验结论。各组讨论总结后,各组派代表依次汇报讨论结果。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后,进行实验探究。运用探究实验法和巩固练习法,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实

6、验能力。理论联系生活,让同学们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依次按气体、液体、固体传声的顺序,列举生活中传声实例,抛出问题。1在课堂上,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什么在传声?2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时而倒立在水中,但她们的动作仍然非常整齐一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听见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想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2)学生举例 理解了教师列举的实例后,组织学生集思广益,依次从气体、液体、固体传声的顺序,列举生活中传声的实例,并解

7、释传声原因。学生可能会列举:打雷时能听见雷声;钓鱼时说话把鱼吓跑了;两名同学(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两名同学之间有窗户相隔)利用土电话进行交谈并进行游戏。(3)学生讨论总结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探究2(1)教师演示在学生了解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没有物质行不行?真空中能不能传播声音呢?(2)实验结论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5拓展应用在理解了以上内容以后,让学生解释前面列举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借助无线电波交谈的原因?是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三、声速1引入声速概念创设情境:游客来到北京著名的回音壁,都要

8、面对它喊话,过一会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利用这样的一个小事例,引入所学内容。从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声速的概念: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分析声速与那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使学生理解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声音的传播形式针对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这一问题,设计“用笔尖轻点水面”的类比小实验。以水波类比声波,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并思考声音的传播形式,提出假设,总结结论: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叫它声波。随学随练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9、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学生注意听教师讲授,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传声实例。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学生自主探究,用类比的思想提出假设,总结结论。掌握吸收知识内容。使学生明确物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运用演示实验法,为学生生动形象的进行实

10、验演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多次探究,拓展应用等方法,突破教学难点。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随学随练,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堂小结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落实新课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拓展演示实验:跳动的火苗。巩固升华课后思考什么是回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1很好的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2自制教具,以小实验贯穿始终;3通过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的链接,启发学生主动发问,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