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县 区学 校班 级姓 名密封线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说明: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卷面分4分,希望你尽量将试卷答得整洁、干净题号一二三四卷面总分(一)(二) (三)得分一、听力(听力材料朗读两遍,9分)请认真听朗读,根据要求完成1-4题1.根据所听材料,将生字填写在括号内,并给加点的生字注音(2分) ①随风( )荡 ②雪开始( )化 ③尘埃 ④骤冷 2.根据所听材料,解释成语2分) 物极必反: 3.水向上帝都抱怨了些什么?请逐条概述3分) 4.“水听了上帝的话,茫然不解”。
请你听完材料后,告诉水上帝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2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26分)5.默写10分,每空1分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⑤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⑥辛弃疾的《西江月》“ , ”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而深刻 ⑦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6. 欣赏下面的书法,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字体3分) 7.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下面的对联不完整,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句式工整,语言凝练的对联2分)师长甘霖 桃李 学生倦眼 诗书8. 达尔文看到彗星兰,大胆预测出令人惊骇的天蛾;伽利略听到钟摆链条声,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原理,你还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你从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4分)我的例子: 我的启示: 9.口语交际:学校举行手工制作大赛,每位同学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
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家里有很多现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学向你要一件作为作业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欺骗老师,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拒绝他呢?(2分) 10.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某校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① 成语接龙 (2分) 例:心口如一 → 一衣带水 → 水中捞月 → 月明星稀(如果你有困难,首尾不相连也可以,只要做到前后两个成语中有一个字相同即可,若和例句一样首尾相接加1分。
万众一心 → 心口不一 → → ② 在“故事会”上,你准备讲述《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个故事,在阅读这篇名著时,你认识到汤姆·索亚是一个 的孩子1分) ③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病句,请修改(只改一处)2分)通过这次“趣味学语文”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改正: 三.阅读(36分)(一)(14分) 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三峡》选自《 》,作者 , (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
2分)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②至于夏水襄陵 襄: ③虽乘奔御风 虽: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请用“三峡的 美,你看 ”的句式写话2分) 15.填表:建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主要有三个理由,请你找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以及相对应的理由。
3分)理 由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水势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落差大16.《三峡》引用渔歌结束全文,让人想起了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2分) (二)(9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济南的冬天》)17.选文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小雪“妙”处何在?(2分) 18. 这段文字从 变化的角度,围绕雪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 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2分)19. 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 ,“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 的情态3分)20.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这段文字是如何扣住“温”和“晴”描写雪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