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746050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 课 异 构 教 学 反 思盛元小学 杨柱芳 和王学花老师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提早就开始研究教材,备课,和同事们商量各个上课的细节,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中会出现的状况给予解决的方案,课堂设计上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学习数学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执教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本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运用,以获得学习体验。在教学拓展的环节,我设立情景为自己的好朋友买生日礼物,让孩子自己去运用所学的内容.结果沉寂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都来练习.整个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机械、刻板,变得鲜活、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激情四射,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可是在听完王老

2、师的教学设计后,我的不足是那样的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

3、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真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认识;真正关注第一位学生的成长。后者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引导并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后者鼓励学生超越教师、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实现创造性阅读。后者鼓励学生不光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

4、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后者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因而课堂上倡导民主,提倡开放,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允许学生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向教师、同学质疑,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相当重要的,不断的反思,学习,不断的对教材进行深挖,把握课堂细节的处理,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