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72972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 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亲爱的同学们,殷殷的期盼中,我们自信,努力,向理想奋进。来吧!让我们用态度改变行动,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成功!我们必定成功!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35分) 1、改正下面书写的错误(4分) A、小心翼翼庞然大物花枝招展问心无槐() B、再接再励勇往直前昂首挺立一叶孤舟() C、马到成攻暗然飘渺海市蜃楼风定天清() D、随生附和骇人听闻女娲造人神通广大() 2、成语链接(4分) 例:心口如一一衣带水水中捞月月明星稀 生龙活虎_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 A、但是无论只要B、所以无论只要 C、但是尽管只有D、所以尽管只有 4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B山市的作者是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C天上的街市作者是郭沫若,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D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5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6、“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有灾必(),有难必(),有求必()。”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3分) A、应、帮、救、出B、出、救、帮、应 C、应、

3、救、出、帮D、出、帮、救、应 7、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_(3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几年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8、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6分)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裁缝说:“_”,赶车的接过话茬:“_”,船夫最后说:“_”。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

4、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厨师的话是_裁缝是_车把式是_船夫是_ 理由:_ 9、默写填空。(3分)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天街小雨润如酥,。 四面湖山归眼底,。 ,风正一帆悬。观沧海中能体现作者胸怀博大的句子是:, ; , 。在论语中论述求知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西江月中能体现丰收喜悦的诗句是: , 。10、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

5、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桥(10分)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名声远播,某报撰文颂曰: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水,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给文教办写信,向教育局长报告,跟乡长争吵,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集资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 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四年级的50名学生。 11、短文中两

6、个人物做的同一件事是什么?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3分) 12、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分) 13、(A题)短文末段与哪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B题)删掉短文末段行不行?为什么?(2分) 14、(A题)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2分) (B题)短文蕴含着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所持的态度,请你举文中的一例加以说明。(2分) (二)(10分)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

7、: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y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

8、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

9、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n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

10、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 15、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轻_(yng)娇_(nn) 16、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3分) 17、(A题)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把它抄下来。(2分) (B题)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A题)文章

11、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3分) (B题)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3分)刺耳的零声急骤的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呆一刻啊!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

12、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于相聚了。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孩子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张了张,竟未说出。整个教室一片寂静。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了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沉默被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马教授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是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了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而端正坐下。“马国政!”“马国政!”“?”同学们蒙了。“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19老师宣布下课的声音为何“发颤”?(2分) 答: 20下课了,同学们为何“谁也没有动”?(2分) 答:2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