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613494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卜444卜444卜44才:农民培训工程:培训资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 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 茎叶片11-12张。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 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 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 个完整的生育世代。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 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 系的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

2、时间从10月 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 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 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 叶,发生2-3个分蘖,4 - 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C 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 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 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

3、 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C以下进入 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C以上,麦苗明显恢 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 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 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 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 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 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 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 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

4、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 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 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 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 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 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二、小麦的产量形成(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古曰斗育八4%古曰每亩穗数x每穗平均粒数x千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孕、小4粒重(克)(公斤)=1000 x 1000小麦产

5、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 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 获得高产。1、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小麦的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主 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 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 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期及 气候条件以及分蘖穗的利用程度,选择适当的基本苗,并在播后加 强管理,使麦苗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内(总叶片数-伸长 节间数-拨节时有效分蘖可靠叶片数+3),达到预期穗数所需的茎蘖 数。主茎

6、11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5叶期(11-5-4+3), 主茎12叶春性小麦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6叶期(12-5-4+3)。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它的结实率。小穗分化 数由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决定(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期 为主茎总叶片数减去伸长节间数再加2的叶龄期,例如主茎11叶品 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为8叶期),小花分化数由剑叶出生前决定。小 花退化大约在抽穗前半个月至抽穗期,已分化的小花60 - 70%在此期 间退化成无效花,尚有部分弱势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 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除应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外,还须保证孕穗至开 花期有良好的肥水供应,减少小花退化,

7、增加可孕小花数,增加每 穗粒数。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籽粒的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 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三分之一)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三 分之二)。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灌浆物质中的比重更大。即粒 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量及其向籽粒的运输 率。小麦籽粒容积的大小受品种的遗传性影响,也是影响粒重高低 的重要因素。在籽粒形成期和灌浆过程中,有良好的肥水与温光条 件,供应充足的灌浆物质,是获得较高粒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 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中心是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将有 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2、不同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有着不同的小麦产量结构和增 产途径:中低

8、产麦田因肥水条件限制,光合面积较小和穗数不足是 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增施肥料,增肥地力,扩大光合 面积,提高生物产量,增苗增穗,主攻增穗是大面积生产上的主要 增产途径。随着地力的提高,施肥量的增加等生产条件的改善,如果继续 增加穗数,往往会因群体发展过大,个体生长不良,每穗粒数和粒 重下降甚至倒伏减产。因此,为了继续高产,应由原来扩大光合面 积、促进群体增大转为保持适宜的光合面积、合理控制最高茎蘖数, 建立高光效群体,提高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经济系数。为此, 应适当降低基本苗,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上,主攻粒数和粒重,使穗 数、粒数和粒重协调发展,实现高产。(二)群体物质生产与分配小麦的

9、干物质积累90%以上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来自土壤 中的无机盐类不足10%。因此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光能利 用率,培育高光效群体结构。小麦总生物产量(包括根、茎、叶、 穗、籽粒)的高低,决定于生长期的长短和各器官生长速度的大小。 生长速度除受日照强度、时间支配外,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则决定 于光合面积和净同化率,而净同化率则决定于群体光合层结构、透 光率和单叶光合作用能力。小麦叶面积在越冬前、越冬期增长缓慢, 返青后增长快,至孕穗期达最大值,抽穗后又开始下降。形成小麦 籽粒产量物质的光合产物积累过程主要是在抽穗以后,要获得高产, 必须在获得较大叶面积的基础上,延长上三叶片的功能期,以提

10、高 干物质的生产量。弱苗田群体小,个体生长弱,叶面积指数小,光合势低,群体 干物质积累少,不能高产;旺苗田群体大、个体弱,群体叶面积过 大,光合势虽高,但由于植株中、下部叶片郁闭严重,光照条件变 劣,形成许多低效和无效的叶面,导致群体总干物质积累虽多,但 大部分均滞留在茎鞘中,因此,产量也低。高产田,苗壮,同化面 积发展较为合理,光合生产率高,光合势大,特别是产量物质生产 期叶面积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高,因而产量最高。生物产量是 经济产量的基础,在一定范围内,经济产量随生物产量增加而提高。 当生物产量相近时,则经济产量决定于经济系数。小麦的经济系数 一般在0.3 0.4之间。群体光合产物的分

11、配利用率提高的关键,首先要求小麦形成合 理的群体动态结构,其次是小麦生育后期,必须使对粒数、粒重影 响最大的上部3片冠层叶及穗下节间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使下 层叶片的光合产物自给而略有积余,保证根系对营养的需要。扬麦 系统小麦品种亩产400kg左右,高产群体动态结构是:基本苗10 12万/亩,越冬始期(12月下旬)的总茎蘖数要求达到穗数的1.3 -1.5倍,最高茎蘖数为有效穗数的2-2.5倍,最大叶面积指数在 6 7,最后成穗30 - 33万/亩,每穗粒数在35 - 36粒,千粒重36 38g。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所制约,为实现群体 的发展朝着人们所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高产小

12、麦可参照使用如下 群体控制程序:(1) 根据品种特性、生产水平、生态条件和预期的穗数的指标,确定合适的基本苗数。(2) 根据确定的基本苗数,控制在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茎蘖数 (主茎11叶品种,6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达预期穗数的1.3 一 1.5 倍。(3) 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于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即开 始控制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茎蘖数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2.5倍(大 穗型品种为2倍,多穗品种为2.5倍)(4) 控制适宜的最大叶片面积指数值在6-7之间,并于孕穗 适期封行。(5) 结实期控制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以上群体控制程序要根据天时、地力、苗情,赡前顾后,促控 结合,以夺取小麦高产。三

13、、小麦高产关键技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 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 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 群体。通过技术措施,从面实现高产目标。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以提高茎蘖成穗率为中心,关键技术包 括选用良种、控制播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五方面。(一)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扬麦13、15、16,宁麦13 号是近年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具有矮杆、耐肥、抗倒、穗大粒 多、穗层整齐和品质好的特点,特别是宁麦13号高抗梭条花叶病, 各地可积极推广种植。(二)控制播量降低基本苗,可以明

14、显提高茎蘖成穗率、每亩穗数和千粒重, 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同时有利于培育 健壮个体,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群体后期 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决定,一般高产 攻关田,基本苗应控制在12-15万株,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 在18-20万左右。基本苗数确定后,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 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计划每苗基本苗数(万)X千粒重每亩播种量(公 X 0.01斤)=一种子净度X发芽率X田间出苗率(三)培育壮苗在基本苗数较低的基础上培育健壮个体,主要措施有三点:1、适期播种。适

15、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是 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 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通过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 热量条件,使麦苗在越冬前生长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 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适期播种是提高 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播种太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窜高徒长,抗 寒能力显著减弱,冻害严重,春后生长迟缓,不利高产;播种过晚, 气温低,出苗迟,冬前生长时间短,苗小苗弱,有效分蘖期短,产 量不高。我市适宜播期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5-28 日,大麦最佳播期10月28-30日。2、多效唑拌种。正确使用多效喳

16、拌种,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 叶快、叶色深,而且可以降低株高,缩短、增粗基部节间,提高充 实度,一般每公斤麦种用15%多效喳粉剂0.5-1克干拌。3、扩行条播。扩大行距,有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行间通 风透光条件,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分蘖成穗率,协调穗、粒、重 的发展,丰产方行距应扩大到25 - 30公分。(四)高效施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小麦一生中要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 硫、钙、镁、铜、锰、钻等十几种元素,其中吸收量最多,对产量 影响最大的是氮、磷、钾三要素。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产量需 施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钾2.8公斤。据有关单位研究,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第一高峰在分蘖到越冬始期(12月中下旬),吸收的强度最大,满足 这一高峰的需要,就可以为每亩穗数打好基础;第二高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