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60930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中化学引课有效性的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引课有效性”研究报告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于明坤一、 发现和界定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常规形式。课堂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或一种场合,用熟悉事物说明生疏事物,用已知知识探求未知知识,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很快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呆板单一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在化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但如果不加思考,不加选择的盲目的创设情境,不但不能实现课堂增效,反

2、而会冲淡教学主题,甚至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 哗众取宠譬如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动则以优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吸引学生,往往没有考虑到与本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从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发生了偏移,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一味的依赖多媒体,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审慎选择。2. 故弄玄虚如有教师在讲授燃烧与灭火一节,探究燃烧条件时,演示了一个连自己都没太搞清的化学魔术,和学生展开探究。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本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猜出并能自行展开实验探究的问题,反而越搞越糊涂了。3. 编

3、造不实课堂引课情境的创设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因为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编造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或根本没发生过的事实.虽然是假设的需要,但也应该符合生活逻辑。在近几年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二、制定计划针对现在引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我制定了研究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按照计划去实施。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已有的教学素材等,适时的选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将其有机的融入课堂之中。2.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之美和无处不在,又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3.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和反思好的情境片断,从而提高自己

4、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4. 教师在情境的选择上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简单的不复杂,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知识化。三、行动的实施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计划,我在教学中实际采取了集中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并及时总结每种方法的效果,以期确定哪种引课得情境创设能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一) 以日常生活现象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例如:案例1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这节

5、课主要包含三方面的主要内容:钢铁锈蚀的条件探究、钢铁的防护方法、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在备课时,笔者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以下四个问题情境:情境一小明是一名初三学生,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一天,他偶然发现自行车的钢圈上出现了多处锈迹。他陷入了思考:钢铁为什么会生锈?钢铁生锈与哪些物质有关呢?情境二小明知道了钢铁生锈的条件,面对自行车上的铁锈,心想:铁锈覆盖在铁的表面,它会对里面的铁有保护作用吗?要除去吗?情境三小明用砂纸除去了铁锈,面对重新露出光泽的自行车他笑了。可是为了防止自行车再生锈该怎么做呢?情境四等到小明大学毕业以后,他的自行车因锈蚀无法再使用了,我们该如何处理这辆废弃的

6、自行车呢?能随意丢弃吗?这几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巧妙的 “串联”了起来,既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又使知识点之间呈现一定的逻辑性和整体感,很好地体现了“化学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创设实践情境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自主实验、演示实验或家庭小实验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融入主动探究之中.例如:案例2在组织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反应这一课时

7、的教学时,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小组交流、反思质疑语言导入,引发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将酸和碱混在一起,那么得到的混合溶液会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它们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合理猜想,分组实验每组同学从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Ba(OH)2溶液、Cu(OH)2任选一种酸和碱混合,观察实验现象。汇报结果,归纳结论通过刚才的实验,请每组同学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并说明理由:(1)能反应,理由:在Ba(OH)2溶液中滴加H2SO4有白色沉淀产生;(2)能反应,在HCl溶液中加入Cu(OH)2粉末发现粉末消失,且溶液逐

8、渐变蓝。(3)不能反应,在NaOH溶液中滴加HCl无明显现象。结论:(1)能反应;(2)不能反应;(3)有的能反应,有的不能反应。反思质疑,再设方案质疑1:两种物质混合无明显现象,能不能表明这两种物质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质疑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后,如果没有发生反应,那么混合溶液是不是既具有酸的性质又具有碱的性质呢?该实验情境的创设非常精彩,以实验目的为主线将一个个问题像珠子一样串了起来,学生在自主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再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更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和探究。可谓环环紧扣,让学生在“真探究”的环境中研究酸和碱反应的本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9、。(三)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创设直观情境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传播往往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再会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师在讲授物质的微观世界时囿于知识内容有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言辞生涩。而课件教学中图、文、声、像的运用能大大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探究“原子内部的奥秘”时,笔者运用了电脑模拟动画,从内到外依次演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各个部分,并通过模拟“粒子轰击金箔”使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要求学生课后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科普习作。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还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

10、探究物质结构奥秘时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由此说明,使用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效果更好。实践证明,直观情境的创设,能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以化学史知识为素材,创设故事情境把化学史知识引入课堂,利用化学史知识的“无心插柳”,创设故事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案例3 174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在密闭的玻璃甑中进行煅烧金属的实验。他认为反应产物的重量较原来金属之所以会增加是由于从瓶内空气中摄取了某些物质,他不信是燃素的逸去。他的论著发

11、表了,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样,法国化学家贝岩发表了关于“红色沉淀物”(HgO)加热分解质量减少了十五分之一,却未加任何燃素的论著,也未引起人们的关注。1774年,法国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正在研究磷、硫以及一些金属燃烧后质量会增加而空气减少的问题,大量的实验事实使他对燃素理论发生了极大怀疑,正在这时,10月份普利斯特里来到巴黎,把他的实验情况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刻意识到他的英国同事的实验的重要性。他马上重复了普利斯特里的实验,果真得到了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他确定这种气体是一种新的元素。1775年4月拉瓦锡向法国巴黎科学院提出报告金属在煅烧时与之相化合并增加其重量的物质的性质公布了氧的发现,他说

12、这种气体几乎是同时被普利斯特里、舍勒和他自己发现的。化学革命的功绩为什么会垂青于拉瓦锡?你从中有什么启示呢?通过这一小故事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了解了氧气发现的历史史实,体会到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感受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应树立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可疑和特殊的实现现象,大胆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的科学态度。 五、行动后的反思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学习活动,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学科特色和神奇魅力。使用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效果更好。实践证明,直观情境的创设,能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真探究”的环境中研究酸和碱反应的本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来源于真实研究的知识能给学生更大的帮助。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好的开始对于一堂高效的课也是很重要的,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和研究,不断的提高引课的时效性为建立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