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名语文之美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60859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之名语文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名师之名语文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之名语文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之名语文之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之名,语文之美窦桂梅老师是我最初崇拜的偶像,第一次听的她的课是秋天的怀念,窦桂梅老师抓住“好好活”三个字,从咱娘俩好好活,叮嘱兄妹俩好好活,读文的我们思考怎样好好活三个层面展开教学,对课文解读之透彻、深刻让初为人师的我敬佩不已。尤其是对作者史铁生其他相关文章我与地坛以及作者背景的介绍更让我汗颜,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这就是名师之名!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不局限于这一课的设计,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了解文字背后承载的更多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就像窦桂梅老师自己所说超越教材、超越文本。喜欢上王崧舟老师的课是因为偶尔一次看了他的讲座录像,原来语文还可以教得这样诗意。特别是听了他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长相思

2、,浓浓的语文的味道令人沉醉。下面结合以往听过的课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1)教学目标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两位老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除了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外,给我感受更深的一点是运用文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爱上语文的情感,特别是拓展阅读方面的训练,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教师个人魅力为课堂增添色彩不知道听课的学生是什么感受,我最大的感受是每每听过两位老师的课,都会觉得语文是那样有魅力,要把他们提到的书尽量去读读,诵过的诗也要去背背,这就是教师用丰厚的文化积累展现出的非凡魅力。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就是教师解读文本十分深刻,教学流程的主线很明晰,层层深入,

3、环环相扣,给人的感觉是无法被模仿,或者说模仿的只能是形,而学不到其中的神韵。要想使自己的课堂也能这样水到渠成,自然自如,只能是多多读书,才有可能做到形神兼备。(3)让课堂成为学习的起点我以枫桥夜泊一课为例,寒山寺的钟声传达着作者浓浓的愁思,这种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学生深有感触。王老师还补充了另外几首关于寒山寺的诗,增加了课堂容量。这节课的教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在教学古诗三首一课时,我也采用了一首带多首的教学方法,以寒山寺主题的一组诗,一作者刘禹锡、李白为主题的另外两组,增加了课堂容量,感受了不同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或是豪迈,或是洒脱,或是细腻,或是豁达。以上是我的粗浅的认识,还请大家指正。但正是这些星光璀璨的名师,让我看到了一个语文老师当有的魅力,一个语文老师可以带给学生的诗意,名师之名,造就语文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