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60843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1、观看视频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三段视频)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

2、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2、认识尺子课前小研究(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三、【组织活动,探究

3、新知】1、认识1厘米。小研究(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2、感知1厘米。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生比划

4、,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3、找生活中的1厘米。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生回答:2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师:你能找到3厘米吗?能快速找到5厘米吗?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总结:方法1:两个数字是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四、【自学探究,寻找方法】1、师:尺子还有一个作用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呢?我们一起

5、来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测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先估手中小棒的长度?再测量。2、 拓展:断尺测量小棒。师:周老师也想测量你手中的小棒。师拿出尺子,故意发出惊叹:糟糕,尺子断了,看来这个尺子是用不成了,扔了吧,。生:不用扔,可以用。师:怎么用?让学生教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总结:谢谢你们,你们太能干了,竟然变废为宝,只要另选一个起点就可以了。3、师:学会了吗?小熊迫不及待的开始测量了,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一起判断小熊的方法对不对? 学生独立判断,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 学生快速说答案。2、测量小棒的长度六、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师:先画一个端点,端

6、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学生试画5厘米长的线段七、小结:测量儿歌小朋友,要牢记, 测量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 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1厘米=1cm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

7、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

8、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