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60806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用处多。活动目的:1.通过多种手段,感知理解西瓜的多种用处。2.激发更加喜欢西瓜的情感和不断探究西瓜的欲望。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才能,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切成各种形状的西瓜皮、西瓜皮炒菜、西瓜籽、西瓜霜含片。活动过程:1.品味西瓜皮炒菜,知道西瓜皮的食用。师介绍菜肴,引起幼儿食欲。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炒了一盘好吃的菜,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菜?当幼儿知道是用西瓜皮做成的菜,都露出了惊奇的表情说:啊,西瓜皮还可以吃?一起品味,

2、说说西瓜皮的味道和咬上去的感觉。2.想象西瓜皮变玩具,体验西瓜皮的玩法。师:西瓜皮可以吃,还可以玩呢?你们说,西瓜皮可以怎么玩?提供不同形状的西瓜皮,让幼儿边玩边想象。男孩子把对半切开的西瓜皮想象成小船,在水池里放满水,玩起了开船的游戏。想象成帽子,戴在头上变成理解放军。女孩子把西瓜皮当成了摇篮,把洋娃娃放在里面开心地摇起了摇篮。小朋友把切成小块的西瓜皮想象成手机,打 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还把小块的西瓜皮当成了、小桥、眼镜、奥特曼脸谱等等。3.西瓜皮做美容,感受其中的乐趣。师:西瓜皮里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我们也来学学大人,做做美容吧。4.剥西瓜籽比赛,理解西瓜籽的吃法。5.品

3、味西瓜霜含片,理解西瓜的药用。活动反思:骗吃骗玩,是老师吸引幼儿,抓住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点的法宝。(.)活动始终伴随着幼儿喜欢的情境体验:品味菜肴、想象玩法、做美容、剥西瓜籽比赛、品味西瓜霜含片,让幼儿始终在吃吃玩玩中不断的操作体验,真实地感知西瓜的广泛用处,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个情境中吸引注意力、激活思维,伴随着老师对环节的一步步引领,孩子们的眼神和表情,由好奇到惊讶、从好奇到欢欣。本活动通过吃、玩、想、比等过程,挑战和丰富幼儿的认知、语言等经历,刺激和开展幼儿的观察、比拟、想象、概括等才能,拓展了有关西瓜的经历。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吃的西瓜活动目的:1.

4、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究西瓜的根本特征。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才能,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1.西瓜。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课前洗净双手。3.ppT。活动过程: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师:小朋友,今天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它是一种水果请一个小朋友来猜猜是什么?2.集体观察,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师: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是什么呀?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觉?小结:西

5、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如今又多了一些形状,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绿色的,还有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3.通过故事理解西瓜吃法以及内部特征。师: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捡到了一个西瓜,他们为了吃西瓜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a.老师讲故事猴王吃西瓜。b.老师提问:猴王怎么吃西瓜?你会吃西瓜吗?吃西瓜应该吃什么?c.师: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d.我们一起把西瓜切开看一看。e.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你们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f.理解两种特殊的西瓜-黄瓤的瓜和无籽瓜师:小朋友看老师电脑上有两种瓜,它们跟我们平时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样呢?4.我们

6、给西瓜涂上颜色吧。(幼儿动手操作)5.议论吃西瓜的好处。a.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b.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小结:西瓜瓤水分多,吃起来又凉又甜.能解渴、消暑,我们大家都爱吃。活动反思我们所追求的应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目的的实现,更要考虑实现这个目的是否有价值,以及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开展。我们不要太在意活动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应更多关注活动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发言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产生共鸣。这些将在今后的理论中渐渐地积累与总结,让自己的教学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活动目的:1

7、、探究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活动难点:可以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活动准备: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活动流程: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空气在哪里?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二、实验操作(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1、材料介绍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2、验证(1)老师演示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渐渐翻转。

8、(2)幼儿操作两人一组完成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3、实验结果(1)幼儿交流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助?(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互相抵消。(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教案来.自: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1、设疑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假如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2、幼儿操作数一数,放几颗弹珠。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3、实验结果幼儿交流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你放了几颗?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可以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

9、、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空气压力实物操作:粘勾、汽水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活动反思: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次实验,探究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兴趣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的进展,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膨胀教学目的:1、通过对几种不同材料的尝试探究,让幼儿理解有的物体遇水会膨胀,有的不会,会膨胀的物体膨胀速度是不同的。2、学习实证研究

10、的方法,学会做实验记录。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1、用来探究的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2、实验用的冷水、热水、盛水的玻璃缸。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教学过程:一、观察讲述。1、老师一手拿一杯泡有胖大海的茶,另一手拿一颗胖大海,请幼儿观察。2、引导幼儿说出:胖大海大了胀了。3、老师归纳:对,放在水里的胖大海膨胀了。(评析:通过一个比照让幼儿自然地认知膨胀这个概念。)二、想象记录。老师呈现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请幼儿猜一猜:哪些材料放到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

11、,在记录纸上作记录。(评析:幼儿生活经历有限,他们的猜想会有对有错。在这个环节当中老师请幼儿作记录实际是将猜想变为研究假设。)三、操作探究。1、把材料投放在冷水里:请幼儿看几种材料放入水中后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记录观察结果后再集体分享:让幼儿分清什么材料放在冷水里会膨胀,什么不能。)2、想象记录:老师:你觉得木耳、紫菜等能膨胀的材料假如同时放在水中什么东西膨胀得快?什么东西膨胀得慢?3、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水中。4、让幼儿理解:不同的材料在冷水中膨胀的速度是不同的。(评析:这是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它孕伏了科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以事实为根据,用事实说话。)5、再次想象:出示

12、木耳:你觉得它放在冷水里和热水里哪里膨胀得快?(本文.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昆虫活动目的:1、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根本特征和生活习惯,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保护益虫。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开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才能。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2、昆虫挂图一张。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假设干。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老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老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

13、什么动物?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老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老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老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老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局部。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

14、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老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老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老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方法,叫保护色。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

15、护色。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样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老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老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老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欣赏的好处。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