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60572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试验员上岗证考题一、相关政策文件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验室的一些规定及相关常识1、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或者混凝土用量500立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应使用预拌混凝土。2、三级资质搅拌站只能生产C60及以下混凝土。3、有多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年内不批准资质升级和增项申请。4、生产企业取得资质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能整改到位的,资质许可机关可以撤回其资质。5、二级资质企业试验室试验员人数不应少于7人,三级资质企业试验室试验员人员不应少于5人。6、二级资质企业标准养护室面积不小于50m2,三级资质企业标准养护室面积不小于30m2。7、能力核定书有

2、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90天生产企业必须向市质监总站申请延期。生产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和试验室主任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应在30日内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8、技术负责人和试验室主任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企业。9、试验室应加强检验资料管理,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保存期限不宜低于20年,保存期满后,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处理。10、生产企业应保存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生产过程调整记录、混凝土配合比设定记录、生产前对计量设备的检查资料、混凝土计量偏差检查记录和生产过程计量等记录资料。记录资料保存期不得低于5年。11、试验室管理制度(一)具备健全的试验室质

3、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二)具备能力验证、比对计划及比对检验制度。(三)具备所开展各项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细则及安全规程。(四)具备仪器使用、维修、周期检定/校准和保养制度。(五)具备标养室定期测试和检查制度。(六)具备检验记录资料管理制度。(七)具备检验过程发生故障或出现外界干扰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措施制度。(八)其它相关管理制度。12、专项试验室能力核定检验项目及参数(一)砂、石: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容重、表观密度、针片状含量(石)、压碎指标、亚甲蓝MB值检验等项目。(二)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胶砂流动度等项目。(三)矿物掺合料:细度

4、、烧失量、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含水量、安定性、活性指数等项目。(四)外加剂:减水率、泌水率、压力泌水率、坍落度、含气量、pH值、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净浆流动度等项目。(五)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性能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坍落度、含气量、凝结时间、新拌混凝土表观密度、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项目。13、试验室应至少独立设置水泥检验室(含掺合料检验)、力学检验室、留样室、天平室、混凝土试配室(含外加剂检验)及标准养护室等。14、按照制定的主体,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照对象和基本属性划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按标准实施约束力划分:强制性标准、推荐

5、性标准。二、相关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及规程 1)水泥15、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16、水泥的分类:硅酸盐水泥(PI、P)、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A PS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17、水泥的应用应符合:宜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应在水泥合格证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

6、使用。18、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19、水泥的凝结时间及细度1)凝结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终凝时间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符合硅酸盐水泥初凝45min,,终凝600min。2)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300/;矿

7、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其80m方孔筛筛余10%或45m方孔筛筛余30%。参照【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20、测定水泥标准稠度(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用水量用于测定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维卡仪中标准稠度试杆(注意标准中对试杆的要求)、初凝针有效长度501mm,终凝针有效长度301mm,滑动部分质量3001g。试针距底板41mm时,达到初凝状态;环形附件在试体上不留痕迹,达到终凝状态。在拌制标准稠度净浆时,水泥用量是500g。参照【GB

8、/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21、水泥胶砂搅拌时,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225g)。参照【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22、水泥胶砂试体成型(试体尺寸40mm40mm160mm)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9、。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23、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抗折强度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抗压强度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参照【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24、雷氏法试件在标养箱养护242h,沸煮过程305min升至沸腾,恒沸1805min。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平均值不大于5.0mm,安定性合格;增加距离(C-A) 平均值大于5.0mm,重做试验。参照【GB/T 1346-2011

10、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25、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袋装水泥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每200t为全个检验批;硅灰应按每30t为一个检验批;砂、石骨料应按每400m3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外加剂应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1、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2、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3、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26、水泥取样不少于12kg,粉煤灰取样不少于3kg,矿渣粉取样不少于20kg,砂取样

11、不少于25kg,石不少于80kg,按600t或者400m3作一个批次。27、水泥的建筑性能是指水泥用于砂浆和混凝土时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1、水泥和易性与需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在23%-31%之间,标准稠度与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相关性,1%-6kg/m,主要影响因素:矿物组成、颗粒分布、细度、混合材种类和掺量)2、早期强度与强度增长率3、体积稳定性4、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5、水化热6、抗化学腐蚀性、低碳含量和耐久性。2)粉煤灰28、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29、按照【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粉煤灰的等级和技术要求:项

12、目级级级细度 %12.025.045.0需水比%95105115烧失量%5.08.015.030、粉煤灰细度检测:粉煤灰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至恒重,称取试样约10.00g,定时3min筛析,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31、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等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不宜采用低于级的粉煤灰。32、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3)矿粉33、粒化高炉矿渣粉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34、按照【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 高炉矿渣粉】规定,矿粉的等级和技术要求:项目级别

13、S105S95S75比表面积/(m2/Kg) 500400300活性指数/% 7d95755528d1059575流动度比/% 9535、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3 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36、GB50496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水胶比不宜大于0.50。4)砂37、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

14、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按产源分为山砂、河砂和海砂。 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38、细骨料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可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39、砂的缩分有两种方法:分料器、人工四分法。砂、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测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40、砂的主要品质指标: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坚固性、有机质含量、碱活性以

15、及氯离子含量等。41、砂按照细度模数分类:粗砂f=3.7-3.1,中砂f=3.0-2.3,细砂f=2.2-1.6,特细砂f=1.5-0.7。42、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0%。43、人工砂或混合砂石粉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石粉含量(%)MB1.4(合格)5.07.010.0MB1.4(不合格)2.03.05.044、砂的坚固性指标,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8%。45、人工砂的总压碎值指标应小于30%。46、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47、砂筛分试验(砂筛分试验时,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验总量的0.1%时停止筛分)的颗粒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砂的筛分试验计算分计筛余、累计筛余时,精确至0.1%;根据两次筛余算平均值时,精确至1%;砂的细度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