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6034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生物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不断攀登的勇气。(2)通过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重要问题的习惯,更加珍爱生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三、课时

2、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具(1)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创设一种有趣、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知识微观、抽象,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这就给学生的记忆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先带着问题观察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免疫过程有直观动态的认识。再讨论明确参加免疫过程的细胞和物质的作用。然后画图解体现免疫过程。由动到静、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订正能较好的把握知识。 本节课免疫系统的组成比较简单可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2)

3、教具:黑板、多媒体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视频:爱在阳光下、爱的计划艾滋病,可怕,癌症也很可怕。在目前它们几乎是不治之症。但有些人明明得了癌症,过了一段时间却自己好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最好的“抗癌药”是什么吗?买的猪肉放在家里不久就会腐烂,而我们天天在家里活动为什么没“坏”。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资料分析一】:有一种说法:人要是爱干净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比别人更容易得病。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 过渡: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道防线,那接下来就该由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

4、了。【资料分析二】:小明晚上被蚊子咬了,很痒很难受,他奶奶告诉他用唾液涂抹在上面可以止痒。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生活中常见狗、牛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人体的这两道防线的免疫能力是一出生就具备的,还是出生之后才形成的呢?是只对某一种病原体发挥作用还是对大多数病原体均起作用呢?多媒体展示: 人体前两道防线的作用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资料分析三】: 天花患

5、者图片展示视频:流行感冒1过渡: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当部分病原体进入到内环境中,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第二道防线被突破后,这时针对不同的“入侵者”,第三道防线就要用专门的作战部队和武器进行战斗,即产生特异性免疫。作战部队有哪些?武器有哪些?是怎样作战的?第三道防线也是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吗?其作用是否也具有先天性?学生阅读、思考。展示视频:流行感冒21、体液免疫:我们先看段动画并思考。多媒体CAI:动态演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6、1)有哪些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2)大多数病原体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这些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抗原?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教师用生动的比喻讲解:体液免疫的战场是体液中(细胞外液),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抗体是战斗的武器,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将抗原“锁”住,通过与抗原结合而使之失去作用。其中的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武器)“作战”, 体液免疫是对付那些游离在体液(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的作战方式,抗体将聚集在一起的抗原消灭,相当于“打了一个歼灭战”。什么是抗原呢?

7、抗原概念:我们把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是较大的分子。抗原和病原体的区别:抗原是病原体上的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分子。学生活动:“显示Flash练习” 展示流程图的框架,让学生填写相关的概念和联系词。已经将关键词提取出了,只需要拖拽入对应的方框即可,请2位同学,相互可以讨论。有没有同学觉得需要补充或完善的?过渡:通过体液免疫的学习,我们知道体液中的病原体如何被清除,但有时候一些病原体是寄生在细胞里面的,如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抗体却不能进入细胞。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

8、,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展示视频:流行感冒32、细胞免疫我们先看段动画并思考。多媒体CAI:动态演示细胞免疫的过程。(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2)效应T细胞如何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它能否直接将抗原消灭?抗原释放后如何被清除?(3)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 (4)二次免疫和第一次免疫相比,速度和强度有何特点?如果病原体一进入人体就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是否属于第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提示: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学生活动:“显示Flash练习” 展示流程图的框架,让学生填写相关的概念和联系词。已经将关键词提取出了,只需要拖拽入对应的

9、方框即可,请2位同学,相互可以讨论。有没有同学觉得需要补充或完善的?师生互动:测测你的免疫力。具体内容(略)过渡:我们的防线是怎么来的?它不是空中楼阁,空穴来风。免疫系统的组成设疑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1)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这些细胞是从哪儿来的呢?(4)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5)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P35-P36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免疫器官:PPT观察免疫细胞:是由免疫器官生成的主要包括吞

10、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用PPT向学生展示这三种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那?用PPT向同学们展示。学法教育:教学生用联想记忆法记T细胞与B细胞产生于胸腺和骨髓.在用PPT向学生展示免疫活性物质产生于免疫细胞.介绍:淋巴因子和抗体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反思记忆:给学生1分钟时间记忆和整理.思考:为什么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极其低下从而出现那么多的症状呢?学生应用课堂所学解决问题。练习:接下来通过几道题目来看大家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