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60240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价格的本质、职能和作用价格学是研究价格形成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价格理论,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自如的运用,我们必须从价格学最基本的知识一价格的本 质、职能和作用开始研究,以便为整个价格学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一节价格的本质和特点一、价格的概念价格是人们天天要与之打交道的一种经济现象,从表象上看价格就是一件商 品值几元几角,但要把价格的含义确切的表述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价格是用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它总是与商品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价格还得从 研究商品开始。我们知道商品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而且是专门用来交换的劳动产 品。商品具有二重性。商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效

2、用。它能用 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彩电可用来观看节目 等等。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如未经加工过的水、空气等。 只有专门通过交换供别人享用的物品才是商品。商品的另一个特性是具有交换价 值,可以用来同别的商品进行交换。所谓交换价值,马克思说:“首先表现为一 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譬如,把锄头换20 斤粮食,表明一把锄头朗交换价值等于20斤粮食。那么为什么锄头和粮食这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按1: 20朗比例来交换 呢?显然,在不同的使用价值后面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可以使它们相互比较。 这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的劳动产品。

3、如果我们把不同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和物 质形态抛开,那么剩下的就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不论任何商品,都凝结着一定 数量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共通,并根据各 自包含劳动量的多少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就是 商品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制约着交换比例的大小。可见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 表现形式。商品的二重性指使用价值和价值。当所有的商品都来和一种特殊商品一货币相交换时,商品的价值就通过货币的数量表现出来了,我们把这种数量指数叫做价格。所以,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 币表现。或者说价格“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二、价格的起源那么商品价值为什么要通过货币来

4、表现自己,从而表现为价格形式呢?或者 说货币为什么会成为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呢?这是价格起源问题。它是在商 品经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的物品有时有剩余,于是就 拿来和别的部落进行交换,但这种交换只有当有了剩余物品时才能进行,因而, 这种交换带有偶然性质。当时既没有市场,也没有货币,交换是以物物交换的形 式进行的,一种商品的价值直接以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这种价值的表 现形式叫做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如:一只羊=50斤大米在这个等式中.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它通过和大米的交换,把自己的价 值

5、在大米的使用价值上表现出来了。而大米则成了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充当等 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这种价值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价值形式最本质的 内容。(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 分工,这时部落与部落之间生产着不同的物品,而且剩余物品也相对地多了起来。 随着原始公社的瓦解,私有制度逐步确立,交换不仅在部落之间进行,而且深入 到了部落成员之间。因而,交换次数多了,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一种商品不仅 仅用来换一种东面,而且也用来换其他东面,这样充当等价物的不再是一种商品, 而是一系列商品,我们把这种价值形式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

6、到羊的价值可以同时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显示了羊的 价值的客观性。但是在这种价值形式中还没有反映出一种公认的等价物,因而在 实际交换活动中,往往由于交换双方需求物资的差异性.而使交换带来困难,如 有羊的人要换大米,但有大米的人想换斧子,有斧子的人需要的又是布,因而, 一次交换往要经过迂回曲折的过程才能实现,这种矛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 益加剧。(三)一般等价形式随着交换次数的日益频繁发生,在长期交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某些为人们都 能接受和公认的商品,并把它当作一般等价物。人们在交换商品时,只要先把自 己的商品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交换就能 顺利进行,这时扩大的价值

7、形式就过渡到了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开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是不同的,在历史上牲 畜、谷物、贝壳、铜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最后才逐步演变到金银身上。(四)货币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第二次大分工的出现,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一种专门为 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出现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更加扩大了,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经过长期的选择集中到了黄金(或白银)身上。黄金之所以具备充当货币的 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价值高、易分割、耐贮藏等特点。当黄金固定地成 为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了货币。这时,一般价值形态就过渡到了货币

8、形态。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时就称为价格,所以,价格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 的产物。在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越来越多,携带大量 金属货币进行交易仍然很不方便,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可以充当流通手段, 于是纸币就产生了。纸币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强制发行的一种货币符号,代表相应 的金属货币量。因此,商品与纸币交换同样也表现为价格形态。从价格产生的历史可以得出,商品价格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 物,是价值形式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它随着货币产生而产生,必将随着货 币的消亡而消亡,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三、价格的本质从价格的起源可以看出,价格不过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正如马克思所

9、说 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句话清楚地揭示了价格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 价格、价值、货币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价值是实体、是内容;货币是度量价值 的尺度;价格是度量出来的标志,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从价格的本质关系中我们 可以得出三方面的结论:第一,价值是决定价格的依据,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从价格的起源我们可以 看出,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价值大小的是包含在商品 之中的人类一般劳动量一价值量的多少。因而,价值是决定价格内在的、基础性 的因素。第二,价格不仅受到商品价值影响,而且也受到货币价值的影响。商品价格 与价值成正比例关系.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关系。第三,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0、,两者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价格应当正确地反映价值,但由于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而 造成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商品价值。正如马克思说的“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就是 按照这种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这种背离虽然经常出现,但在价值决定价格 规律作用下,又总是不断把价格拉向反面.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而,从 长期的趋势来看,又总是等于价值。所以,马克思说“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 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四、价格的性质和运动特点(一)价格的性质对价格的性质我们应当区分共性和特性来研究。1. 价格的共性。就价格的本质一一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点来说,在任

11、何社会经济形态的商品交换中都是一样的,它既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更不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般经济范畴。因此,我们也可以 把“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看作是任何社会制度下价格的共同属性,认识这一 点很重要。认识价格的共性就是要承认价格的一般规律,从而尊重并自觉按价值 规律办事。2. 价格的特殊性。就价格的社会属性来讲,它属于交换关系的范畴,而交换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因而,价格的性质又总是与不同的 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管理体制相联系,使价格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显现出自 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价 格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在私有

12、经济制度条件下价格反映的是不同私有者之间 的经济关系,在公有经济制度下价格反映的是全民、集体和其劳动者之间的经济 关系;其次,在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价格会呈现不同的形成机制。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价格的形成和运动由国家计划直接调节,价格是计划的附属物,价格反 映的是经济计划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的形成和运动由市场来调节, 价格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要求。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认识到价格共性,又要认识到价格特性,才能 正确地解决好价格问题。(二)市场经济中价格运动的特点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在市场上形成的。在形成价格的过程 中,商品价格总是在供求关系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围

13、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在波 动中形成,又在波动中发展变化,正是价格运动最基本的特点。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运动特点取决于当代市场经济的特征。现代市场 经济,已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它既要求市场关系的普遍化,企业行为自主 化,同时也要求国家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以纠 正市场经济的弊端。这些特征决定了现代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运动具有以下三个方 面的特点:1. 从价格形成的角度看,建立起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辅之以国家对少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直接管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经济以市场机 制为核心,市场机制要通过价格作用表现出来,要使价格反映市场机制的要求, 就要使价

14、格在市场中形成和运动。市场是价格形成和运动的场所,离开了市场, 价格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其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当然,依靠市场形成价格也存 在着盲目性,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为此,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对市场价格实 行宏观调控,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实行直接控制,以符合市场经 济发展的总体要求。2. 从价格决策的角度看,价格决策具有分散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特点。企 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价格决策的主体,有多少企业也就有多少价格决策主 体,价格决策也就具有了分散性。它有利于各利益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价 格.以适应市场要求,同时,也可能造成各利益主体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坏正常 的价格秩序。因此

15、,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为了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和规范价格 行为,一切价格方针、政策及法规都由国家决策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促使其实现。3. 从价格运动的规律的角度看,价格水平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相结合 的特点。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价格在现实经济中的波动性。正常的波动, 是价格运动的自我表现,也是价格发挥作用的前提,同样,价格相对稳定也是价 格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价格的运动正是在价格波动、相对稳定的不断交替中实 现的。长期地价格固定不变,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样,剧烈的价格波动也不利于 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一定幅度内的价格波动和价格的相对稳定是经济良性发展 的正常表现,它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控市场价格的

16、目标。第二节价格的职能价格的职能是指价格内在所具备的功能。它是由价格本质决定的。是在形成 价格时就已内含的,因而,价格的职能是客观的,它不随人们的认识能力而变化。 一般也不随价格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条件而变化。价格职能是近年价格理论研究日益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价格职能研究透 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价格的作用。至今理论界对价格职能的认识还不完全一 致。有一功能派、二功能派、三功能派和多功能派;有的认为价格各功能之间都 是乎等的、独立的;有的则认为各功能有主从或不同层次之分。一般认为表现商 品价值的职能是价格最基本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职能。这些派生职 能也很重要,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下面我们分别加以阐述。一、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简称表价职能。价格的表价职能是指价格可以用来表现商品价格的一种功 能。就是指用一定量的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量时的一种度量标记。价格的这种职 能是以货币作为商品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