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60105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 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病毒由包膜和核壳体构成(图1)。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 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该类糖蛋白突 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 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 酶蛋白(PBT,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1. 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 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

2、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 干亚型。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 1980 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 (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 。例如 A/equine/Singapore/3/52(H7/N3) ,意 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亚型为H7N3。 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 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2. 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

3、.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 弱,加热至56C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Cl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 病毒较为稳定,4C能存活1个多月,-70C可存活5个月以上。流感病毒对干燥、 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3.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1) 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 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宿主细胞(包括红细胞)的表面具有血凝素受体,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其 结合,使流感病毒得以吸附于宿主细胞膜。由于流感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表现为 红细胞凝集现象,血凝素故此而得名。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启动了 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4、,病毒对宿主细胞膜实现穿入,然后经胞饮作用, 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 在囊泡内的低pH值环境中,HA裂解为HA-1和HA-2亚单位,发生构象改 变,存在于 HA-2 的氨基酸末端上的融合序列裸露,激活溶解多肽,使已经以囊 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的病毒核壳体得以破囊释出。(2) 神经氨酸酶(NA): 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 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 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 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 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所含

5、唾液酸的破坏,可使流感病毒得以从 感染细胞内出芽释放,并使释放出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解除聚集状态,彼此分散开 来,从而有利于其播散。 呼吸道黏液分子内亦含有涎酸成分,神经氨酸酶对其发挥的裂解活性,使 流感病毒突破黏液的阻滞,易于在呼吸道黏膜扩散。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 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 感病毒药物以 NA 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3) 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 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 PB-2, 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 内合成

6、,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 PB-1 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 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II转录的 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 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 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 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4) 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l, M2。Ml含有252 个氨基酸,是病毒体

7、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 的主要依据之一。 Ml 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 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 毒。 M2 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 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 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4. 流感病毒的变异 快速的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流感病毒变异主要 是由于HA和NA抗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HA。这是因为机体针对HA产生的抗体 是中和性抗体,故流感病毒通过改变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实现免疫逃逸。由

8、 于其基因组由多个节段所组成,病毒易于发生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 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生的 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频繁发生。若两种不同亚型 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 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当变异使人 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时,变异株攻击 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则引起疫情爆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 原因。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

9、得多,而丙型 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二) 发病机制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能在其内复制,其致病的主要机 制是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流感病毒一旦进入和定植于呼吸道上皮, 经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持续46h, 新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膜上芽生,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而释放,再感染邻近的上皮 细胞,短期内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 反应,同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发热、身痛和白细胞减少等。病毒复制致细胞病 变是流感发病的主要原理,循环中过量的干扰素可能与全身症状有关,但不发生 病毒血症。单纯流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呼吸道中上部

10、损害,气管受累明显, 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胞质内可见包涵体。黏膜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 浸润。但基底细胞层无损害。起病45天后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 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形成而恢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 内广泛出血,肺脏呈暗红色伴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 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轻度炎细胞 浸润,肺泡中纤维蛋白原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流行性感冒早期症状有哪些?【临床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 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

11、胀、呕吐 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 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 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分类】一、典型流感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C,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 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 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 天达高峰, 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 与咳嗽可持续1-2周。二、轻型流感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三、肺炎型流感即

12、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 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 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四、脑炎型流感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 抽搐等脑炎的症状。【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 在流行初期,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往往需实验室检查。主要诊 断依据如下: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 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2. 临床症状:急起

13、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 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 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 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 率高。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查:疾病初 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 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 断。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标

14、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I 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4. 诊断分类: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同时实验室检查符合或或或。流行性感冒应该如何预防?1. 疫情监测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不断有流感的散发流行和暴 发。一旦有新毒株出现流行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因此,必须对全世界的流感流行 情况进行监测,经常掌握世界流感流行动态及毒株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 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伦敦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设立了国际性流感协作 研究中心。我国北京与许多国家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流感研究中心。各国的流感 中心应将其国内流感疫情和分离鉴定的流感病毒新变异株报送国际流感研究中

15、心作进一步鉴定。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每星期在疫情周报上公布流感的部分疫情。 并于每年 2 月提出下一年度流感疫苗毒株选择的建议。各国国内要加强疫情报 告、疫情观察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各基层卫生单位发现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数 连续上升 3 天或一户发现多例患者时,应立即报告防疫站,及时进行调查和病毒 分离。2. 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 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家庭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 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3消毒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 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

16、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 洒。4疫苗预防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发病率。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 异而影响疫苗效果。当流感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的变异(抗原性漂移)时, 旧毒株疫苗还有一定交叉免疫作用,如出现亚型的大变异(抗原性转变)时,旧毒 株疫苗无保护力。出现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时,则可采用新毒株赶制疫苗以预防 大流行的第二、三波和用于尚未发生流行的地区。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 疫苗两种。(1) 流感灭活疫苗:是根据流感监测情况推荐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备的全病毒 3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后保护率可达80%,副作用小,仅1%2%的接种者出现 发热和全身反应,约25%的人在接种局部有轻度反应。如用亚单位疫苗,其副作 用更少。 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患、肿瘤、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者。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