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案单(教育精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5921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案单(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案单(教育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导学案授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观潮任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课展示解决课拓展训练课课时两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观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我对“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理念的理解为指导思想,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启

2、发式的教学方式,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3、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重点难 点 重点: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2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难点: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 设计三单学生:预习 完成问题导读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

3、课时)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导入新课3分钟 创设语言情境引入本课的学习教师由俗语:“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却不一样,导入新课。 学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预习效果检测展示12分钟.导读单预习效果检测中的内容 要求各小组课前将预习成果展示在小黑板上鼓励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遇到学生难解决的问题及时点拨指正。各组代表积极主动向大家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并在展示过程中做好小老师的角色,积极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全班进行平等的交流初读感知整体把握23分钟1、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与停顿。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翻译课文,疏

4、通文意。3、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归纳每段小标题。1、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2、对学生翻译的课文在进行补充和指正。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1、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散读课文一到两遍或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或全班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并翻译课文。2、思考、讨论、发言、回答。归 小纳 结概 评括 价2分钟1、 学生回顾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 通过本节课学习,将生成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小纸条形式呈现,师选择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下一节课解决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环复习导入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复习导入5分钟1、 听写重点字词及词义。2、 检查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师听写每组代表

5、学生认真书写,并订正。深入课 文探究理 解品析语 言5分钟1、课文第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1 .鼓励各组成员积极讨论交流 2.巡回指导,参与学生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找出说明方法,并讨论其在本文中的作用,交流、展示、评价。小组讨论交流展示20分钟1、讨论交流: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2、课文最后一段可否删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生成问题及训练拓展单第一、三大题1.鼓励各组成员积极讨论交流 2.巡回指导,参与学生交流3.

6、就学生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 1.小组成员在学科长的带领下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归纳总结2.各组代表大胆的讲解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在展示过程中做好小老师的角色,积极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全班进行交流拓 提展 升训 能练 力8分钟见训练拓展单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完成生独立思考完成题目全班交流归纳概括小结评 价2分钟1、 学生回顾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表现2、师生共评本节课星级小组。板书设计 潮来之状观潮 演兵之威 正面描写弄潮之技 人潮之盛-侧面烘托教学反思 观潮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 姓名: 组名: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从每一节课中每

7、一次作业中扎扎实实走过,不断进步自然是水到渠成。预习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预习评估:1、注音或写字: 艨( )艟( ) sh( )尔 一舸( ) 善泅( ) 倍穹( ) 珠翠罗q( ) s( )迎而上 如l( )平地 鲸波万rn(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

8、物皆倍穹常时 穹: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 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 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干: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 古义: 今义: (2)吞天沃日 古义: 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4、按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9、: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观潮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 姓名: 组名: 一、教师预设问题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2、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3、文章最后一段只是写观潮之人,并没有写潮水,这看起来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吗?二、我的生成问题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观潮训练拓展问题评价单班级: 姓名: 组名: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10、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2)以: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仅: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势: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1、 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