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58460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汉字。zhu( )然 窗lng( ) 点zhu( ) bng( )紧解析:依据注音,书写要准确。答案:骤 棂 缀 绷2填空。食指,原名_,山东鱼台人,著名诗人,被称为新潮诗歌第一人。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诗集有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等。解析: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平时应注意积累。答案:郭路生 相信未来3试述初读此诗你感受到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解析:这首描写别离的

2、作品,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这首诗是整个六十年代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达到了作者所追求的“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那样的境界。参考答案:作者抓住装载着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列车开出北京的一瞬间,写出了知青们抗争命运的徒然与无奈。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这两句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解析:这首诗从第一节铺叙告别的情景写起,到末节依依不舍的倾诉为止,构成了对一次离别经验的完整描述,其叙写的重心是置身于外部喧响中的内心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处理具体的场面

3、及其勾起的复杂思绪时,能够将可感的细节刻画与细微的心理波动交融起来。答案:这两句诗既是实际景象的观察,又是心理受到震动的表现。2如何理解诗句“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解析:尽管诗作表达的是一代人面临时代变动所感受到的心灵阵痛,却有意回避了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宏阔场景,和与之相应的高大而空疏的概念化语词,而选取了一个相当日常化的场面:车站里熙熙攘攘的告别。通过这一细节描绘,虚实结合地加以表现。参考答案:诗句化用孟郊的游子吟,诗人由离别的“痛”联想到母亲和针线。让诗人感到疼痛的是眼前的“离别”,但是诗人更愿意相信这疼痛是母亲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因为如果那样,“我”和

4、母亲就会因为这针线和这疼痛而血肉相连了。3.根据你的感受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解析:食指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这首诗实际上体现了食指那一时期及后来诗歌写作的总体特点。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食指的写作,仍然无可避免地接受了当时诗歌风尚(何其芳、郭小川)的影响,表现在诗歌句式上的均齐、语调上的铿锵等。参考答案:这首诗的显要特征是语句的单纯与匀称,并特别注重音韵在传达情感方面的调谐作用。全诗句式整齐,语调铿锵,以“ong”韵和“ing”韵穿插其间,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充分的感染力,适于传达情真意切的内心感受。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通览他的诗作,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

5、乐而是痛苦,但在那压抑和痛苦中我们也看到他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以及他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的身影。参考答案:作者抓住装载着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列车开出北京的一瞬间,写出了知青们抗争命运的徒然与无奈,以及他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的精神。5读了食指的这首诗,仿佛听到一种声音在低低地倾诉,这弱小的声音,灵魂的不安,来自个体生命本能的痛苦和忧伤。这首诗的风格是什么?解析:这首诗的清新风格和它所传达的质朴情感,在那个时代是十分稀少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诗歌体验的个人性,即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了时代的庞然身影。尽管诗作表达的是一代人面临时代变动所感受到的心灵阵痛,

6、却有意回避了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宏阔场景,和与之相应的高大而空疏的概念化语词,而选取了一个相当日常化的场面:车站里熙熙攘攘的告别。这一场面在那个时代的普遍性,形成了这首诗能够引起共鸣的重要基础。对于被卷入那场浩大的社会运动的多数青年而言,这种经历无疑是别具意味的,它几乎象征着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他们不仅因为面临与亲人生死离别的现实而产生悲恸,而且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隐约地滋生青春的凄迷、前途的惘然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情绪。因此,在这首诗平淡的字句底下,包孕着丰富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参考答案:这首诗风格清新,情感质朴,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了

7、时代的庞然身影。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作者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在这首诗平淡的字句底下,包孕着丰富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让人“从凄凉中看到悲壮”。志鸿教育乐园 老师问两个同学:“你们今天有没有做好事呀?”两生齐答:“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好事?”两生答:“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嗯,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两生答:“因为那位老太太本来是不想过马路的。”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细胞(po) 未雨绸缪(mu) 窗棂(lng) 劫难

8、(ji)B.一模一样(m) 绷紧(bng) 茕茕孑立(qing) 敕令(sh)C.点缀(zhu) 伺候(s) 骇人听闻(hi) 鹬蚌相争(y bng)D.骤然(zhu) 附庸风雅(yng) 贮存(zh) 十恶不赦(sh)解析:A.“细胞”的“胞”读“bo”;B.“一模一样”的“模”读“m”,“敕令”的“敕”读“ch”;C.“伺候”的“伺”读“c”。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同凡想 瞎鼓捣 兴许 骤然B.人心惶惶 风筝 灌输 前途未卜C.周而复始 质询 剧烈 味同嚼腊D.旁征博引 莫齿不忘 喋喋不休 窗棂解析:A.不同凡响;C.味同嚼蜡;D.没齿不忘。答案:B3下列

9、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请问,如果你在55岁的时候,通过代理人,成为不可救药的少年犯,你当作何感想?B.你得克隆整个世界,少一点也不成。否则就没有任何希望。C.家庭之外的人们,同学、熟人、亲爱者、敌对者等,甚至包括对这些人的周围的人进行再造。D.要把这事做得圆满,要想最终结局是一个人的真正复本,你真的别无选择。你得克隆整个世界,少一点也不成。解析:C项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答案:C4.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更难想象,一个人那新的、自行生育的自我,不过是一个绝对茕茕孑立、举目无亲的孤儿。B.以我看来,即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也还看不到其实现的可能。C.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

10、高中,一直到大学是周而复始的学习过程。D.那时我纳闷儿地狱会是个什么样子,于是挖空心思,想象某种永劫。解析:C“周而复始”意为“一圈一圈地循环往复”,显然与语境不符。应改为“循序渐进”。答案:C5下面这一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通过考试真就那么重要吗?恐怕未必。“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赋予每个人的才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动脑,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动手,有的生来一幅亮丽的歌喉,有的对图案色彩有特别的敏感,有的生就一幅奥运会冠军的好身板只要对社会有用就好,考试成绩不一定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解析:要注意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征来判断。答案:设问、引用、排比。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11、是(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解析:A项“十三个”所指不明;B项“认为是对的”的对象不明确;C项“反映”缺宾语。答案:D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78题。老 马 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7.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

12、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8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也有坚韧。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

13、解,自可见仁见智。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7.解析:B项“心胸狭窄的情态”在诗中没有体现。答案:B8.解析:C项前两种观点都可以,但是“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则太肤浅。答案:C9.对对联。屈原仗剑择死,_;_,弃一帝而得千秋。解析:既要注意对偶的形式要求,还要结合内容照应。答案示例:舍一生为明伟志 史迁忍辱取生10请认真阅读食指的难道爱神是这首诗,写一段20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字。难道爱神是 难道爱神是无踪影的风 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而忘却了在地狱里还有两颗沉重的心 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桨 无意间摇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而忘却了在波动中还有两颗破碎的心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