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57604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课是一切课程的基础。学理科的学生,如果学不好语文,他们的理科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语言的训练,不仅关系到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关乎到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从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来看,语文课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因此探索“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培养”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三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文学精品课:让学生提高审美 维果茨基相信学生通过外在活动,可引发内化过程,从而建构知识。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

2、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文化品质。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其人文教化的效果是所谓移步换景、铺垫那种理性分析无法望其项背的深刻内涵。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学科独具的得天独厚的魅力。 为打破教材局限,我开创了一门当代文学精

3、品课:让学生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徜徉,汲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去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去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于是,我把“读死书”变成了“读活书”。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文学审美课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来进行,才使“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原来只需画挑打叉的纯语言训练,被伴随着审美愉悦的“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所取代。在此,无须

4、死记硬背,只重潜心感悟。 事实表明,文学审美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在于他们在审美中“获得了灵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相反,如果不给学生精品文章,那么就不能在高层次上给学生以引导,就不能呼唤学生较高的审美追求,其品位就无法体现。从情感上看,培养了学生爱真、爱国、爱人、爱美的品位,从心理层面上看,精品文章培养了学生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总之,当代文学精品课实现了“读死书”到“读活书”、“死读书”到“活读书”、“读书死”到“读书活”的转变,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结果三方面,落实了提高学生文化品质教育的目标。 二、古典诗文课:让学生汲取国粹 文

5、化知识的多少对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有重要影响。现行语文教学应重视探讨语文的文化教育。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唐诗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辉煌灿烂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人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学生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亦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发育精神以终身受益,不至于在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而迷失自我。 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素有

6、“诗国”的美誉,然而受困于应试教育桎梏的语文教学,却历来把诗经到元曲的灿烂的古典诗歌打人冷宫,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莫大失误。教育要面向世界,绝不能扔掉自己的国宝,而专门去拣洋人的“金砖”,而是要“拿来”洋人的精华融入自己的国粹。语文课的民族化,永远是提高学生文化品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班会感悟课:让语文走进心灵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先前知识。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中;它将

7、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每位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与成果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每天阅读和写作,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会感悟课是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嫁接而成的新课型。实验班的每个主题班会,一般都经过两轮循环:第一轮,教师以生动的演讲打动学生;第二轮,一部分“先觉”的学生以精彩的班会感悟文章打动“后觉”的学生。从德育角度看,这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精神激励的良性循环。从智育角度看,教师的演讲与学生的领悟、学生的作文与教师的批改,又

8、是听、悟、写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展望未来,语文课文化品质教育是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注重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国语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 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美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要培养出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健全的新人,教学工作必须有重大转变,他认为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教学一样,不仅要使儿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而且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未来世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片面强调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忽略儿童人格发展,转向既重视知识、能力,又重视发展学生文化品质,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