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57546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种子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 的必须物质,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内因,是各项技术措施的核心 载体,更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良种在农业丰产的所有因素中贡献是最大的。无论原始农业、传 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都不能离开种子,没有种子,农业 生产则无法进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内在因素。一切增产技术措施和高产指标的提 出和实现,都要基于良种本身所具有的潜力,否则就会脱离实际而变 为空想。推广应用良种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一条最经济、最有效 的途径,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的历史经验,都把种子放在突出位置。走品种

2、 改良之路,以种子为突破口来带动农业飞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墨西哥、印度等国掀起一场震动世界的“绿色革命”,实际就是一场 种子革命。墨西哥国际小麦研究中心选育出一批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使墨西哥小麦产量从40公斤/亩猛增到294公斤/亩;印度引种获 得成功,使本国小麦产量从52公斤/亩提高到86.6公斤/亩。美国 从40年代就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1941年单产132公斤/亩,到1996 年单产提高到531.7公斤/亩,总产量达到23606. 4万吨,占世界玉 米总产量的40%多,成为世界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再加上大豆、小麦等作物品种改良,使美国谷物总产量猛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 出口国,其

3、中谷物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特别是玉米杂 交种子几乎独霸世界种子市场。这些国家农业的迅速发展,种子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农 作物单产提高中良种的贡献率达25%,而发达国家良种贡献率达50 60%。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几千年前先辈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 就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生民、吕氏春秋、汜 胜之书等书籍中就记载有选种留种执法并被后人沿袭采用。新中国 成立近60年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 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吨提高到2007年的50150万吨,棉油总 产量分别增长17.12倍和9.6倍其中种子

4、的不断改良是最为重要的因 素。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全国共育成40多种作物万余个新品 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已经进行了 5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 一般增产10%2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促使我国粮 食产量较之过去大幅增长,由此解决了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吃饭难的问 题。据专家测算,我国农业增产中种子的贡献率达30%以上。由此可 见,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2. 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对保障安全用种的作用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成为世界对种子重要性认识的诠释。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种子工作,新中国恢复

5、农业生产就 是以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为主题的。种子工作在我国经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标志着种子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杂交水 稻和杂交玉米的全面推广应用,我国恢复了种子体系建设,并对种子 管理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2000年起我国颁布 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标志着 我国的种子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并于世界接轨,种子市场全面放开。 由于种子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利益,涉及农村安定团结,涉及我国粮 食生产的安全性,因此,种子一直是社会高度敏感的涉农话题,一旦 出现种子事故,将会给农民群众、给社会、给国家造成极大损失。目 前我国的种子供求已经完全市场化,随

6、着国营种子企业退出市场,民 营企业已经成为种子市场主体。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种子也打开国 门,走向世界,种子对外合作从蔬菜发展到粮油作物。市场的放开极 大地促进了育种科研的发展和加速了我国种子的商品化,但同时也带 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民族种业的保护,二是种子市场的监管。由于 种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其科研和商品供应不能依附外来力 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甚至是政治安全。同时,市场 的放开要保证有序和充足供应,保护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 者的权益,在促进民族种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种子使用者的利益。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和 一支专业的执

7、法队伍。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出台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搞好种子基础建设、科研体系建设、种子管理体 系建设、种子专业执法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3. 种子行业工作的特点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整个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中与普通 商品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行业管理中必须根据其特点而制定相应 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法规,并要深入研讨其特性,才能得出科学的决策。(1)种子的商品特殊性作为特殊的商品,法律限定种子为一般限制性商品,即生产经营 种子,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种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A.种子是有生命的活商品,又遗传繁殖后代的特性。因此种子 在储藏保管过程中需要相应条件,否则就

8、会失去生命,从而丧失其商 品的使用价值。B.品种和选育周期长。一个新的品种从选育到审定通 过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从亲本种子到生产用种供应市场也需3年左 右的时间,这种特性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无法预测市场需求,从育种 科研开始确定育种目标到品种定型可能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在 亲本阶段出现质量问题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商品种 子要到第二年的生产环节才能确认。C.商品使用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 间性。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条件,必须适期种植,有很强的季节性, 一旦错过时期就无法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种子积压。D.区域局限性。 一般商品使用基本不受区域限制,而种子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在适宜区域种植才

9、能获得丰收,否则将会减产甚至绝收OE.性状隐蔽,难以 快速检测质量。种子的真实性、适应性、丰产性等性状在种子外观上 看不出来,也无仪器进行检测。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指纹图普鉴定技 术(如SSR、RAPD等)也因引物标准、实验的难度等问题无法应用。 对有争议的种子只有种到地里并且生长到一定阶段,其生物特性才能 充分表现出来,这是目前唯一的标准鉴定办法和法律依据。若种子质 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在生产过程中已经造成损失。F.种子作为商品使 用其目的是追求繁殖系数。种子本身商品价值可能不高,但其生产出 来的产品往往是其自身价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此,种子质量一 旦出现问题,其损失是巨大的。(2)种子行业

10、管理和政策制定的特殊性种子行业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种子的特性制定的,从法律法规、政 策的制定、管理人员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其 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管理的复杂性。由于种子的性状隐 蔽性。一般很难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去判别质量好坏,也难以识别种子 真伪。又由于内因和环境互作这种生物特性,往往在生产中出现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在气候、栽培管理或者质量中去寻求到真实原 因。当难以判别时,只能采取种植鉴定方法。但采取此法要待下一个 生长季节才可实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留下不稳定因素。近几 年,一些不法企业利用这种特殊性,用此品种冒充它品种销售,借此 牟取非法利益,已经在农

11、业生产中造成多次种子事故。这类违法行为不仅在我省发生,在全国也很普遍。B.种子管理强调事前管理和行政 许可。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土地承包到户分散种植方式,而千家万 户的农民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维权能力。为保护种子使用者利 益,种子法规定农作物种子分为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主 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国家级和省级审(认)定制度。也即由国家或省级 品种鉴定委员会统一组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严格试 验并达到标准的农作物品种才能用于农业生产,并对品种的特征特 性、区域适应性、品质、抗病虫能力等方面对社会公告,以此在最大 程度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同时,种子法及其配套法 规还从生产、

12、经营、包装、生产经营档案留存等多方面作出规定和审 查许可,这些都是根据种子的特殊性而加强的事前管理。我省在制定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时还规定所有经营者必须到县级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对拟经营的品种进行把关。这是根据我省复杂生态而制 定的事前管理制度。C.市场监管的艰难性。目前我省种子管理机构最 基层一级为县级,而县级种子管理站要负责全县所有各乡镇种子市场 的监管,一些乡镇相互距离达100公里以上,有的县巡查一遍市场就 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春季售种时段仅为2个月。全省常年有种 子经营户8500户左右,平均每乡镇有9户经营户,加上走乡窜寨的 不法经营者,要完成整个市场的监控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13、D.试验 示范和展示基地建设。种子是实践性科学,种子管理站负有新品种引 种试验推广的工作职能,鉴于我省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新品种在 各县推广应用前最好能进行试种,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应能力,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了加 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还应进行新品种的展示示范。要开展这些工作 各县都应建立稳定的基地。目前这是我省行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E. 本土科研育种和地方种子企业的扶持。一般而言,本土选育的出来的 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000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省外甚至国 外的农作物品种大量涌入我省。这些新品种的进入为贵州的粮食生产 做出很大贡献,但由于其适应性、抗

14、逆性和稳产性问题也给我省的农 业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如2002年的秋风秋雨给我省水稻造成大幅 减产,而我省选育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水稻品种减产甚微。今年我省夏 末的低温多雨天气,许多北方血缘的玉米品种表现严重不结实,而本 土品种基本未受影响,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对育种 科研的扶持。同时扶持壮大本省企业,是防止受制于人,保证自身生 产用种安全的基本手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几起因种 子供应短缺而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情况发生,因此出台政策和资金扶 持是政府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F.种子生产经营的高风险性。首先是 种子的需求风险,当企业在进行生产计划安排时很难对第二年的市场 需求作出

15、准确的判断。面对众多的新品种,农户的选择兴趣是变化的, 这种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积压,从而给企业造成损 失。此外,当某一类型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因各种原因减产时,次年农 业生产中对该类型品种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下滑,而此时企业此类型 种子已生产完毕,企业也就必然会蒙受损失。如近几年我省农户偏爱 大穗型的玉米品种,但在今年夏末的多雨低温气候情况下此类型品种受灾严重,势必会影响到农户对此类品种的需求,以生产此类品种为 主的企业积压也就不可避免。推广是风险最大的行为,一旦在生产中 出现问题,其赔偿额度一般都是相当高的,可能达到种子价格的几十 倍。二、种子体系建设概况1. 我国种子体系建设历程

1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种子工作基本处于农民自繁、自选、自留、自 用,国家辅以调剂即“四自一辅”阶段,种子同农副产品一样作为统 购统销物质。1958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粮食部、农业部关于成立种 子机构的意见的报告,成立了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种子机 构,由农业部统一经营粮食、油料、经济作物及牧草、绿肥等种子, 并负责办理国外引种和经营业务。农业部门主要经营粮油种子,商业 部门主要经营蔬菜种子。同时,各省、地、县农业部门相继成立种子 站,主要从事引种试种、余缺调剂。各县建立良种示范场、良种繁育 地,并由此快速恢复建国后的农业生产。20世纪6070年代在县 建立种子基地,实行专业化种子生产。70年代后期随着种子公司的 恢复成立以及“两杂”种子的逐步推广,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种子公司 并设立良种场,种子体系建设重新摆上工作日程。此阶段承担种子繁 殖、生产、示范等职能工作,各级种子公司以生产、繁育、经营、新 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等职能为主,省、市(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