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566711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精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理解练习题考前导析:阅读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法: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部,如形态。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如何抓住特征?一是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二是抓中心句。2.理清说明的顺序。首先明确是哪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往往以时间、空间顺序居多,而事理说明文则以逻辑顺序为主。其次,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时间顺序往往运用表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方位词语,逻辑顺序常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以及问答的句子等。)另外,还可按行文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弄清文间的脉络,说明的顺序就明白了。3.辨析说明方法。分辨说明方法

2、,要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内容结合起来。如中国石拱桥把石拱桥比作“卧虹”“飞虹”等,用打比方德望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征。4.揣摩说明语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那些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等的有关词语。这些词语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用删词法和换词法,与原局中的词进行比较。例题 (贵阳市)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线等为原料。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

3、出来。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来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用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上相应的颜色。染色后,就该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的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最后是烘干。就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1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2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一项是(

4、 )。A空间顺序 B工艺流程顺序 C由主到次的顺序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4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5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C|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过全文,整体把握。二根据踢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参考答案1制作过程 2B 3分类别列数据 4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语言平实准确 5D综合训练:(一)大脑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

5、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 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

6、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宇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

7、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1、从本文主要内容来看,最恰当的标题是( )A汉语学习十分重要 B外国人也应学汉语 C,汉语可以治病 D汉语与英语的区别2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时间顺序 举例子

8、分类别 B逻辑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C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D空间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人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4第四段中两个加线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A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基本不同5 结合前三段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给“失语症”下定义。(

9、不得超过24个字)_6第六段首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这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具体是指什么关系?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波浪线画出。7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B第五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C第六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D第七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8第五段不宜删去,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大脑 1C 2B 3B 4B 5大脑语言中枢病变(受损)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

10、注意:答案必须写出“语言中”、“病变”或“受损”“受伤”、“语言功能”或“语言行为”、“障碍”这些关键词语) 6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或“中国人均衡协作”)(如果“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未画或多画,均不算对) 7D 8第五段与最后一段内容相呼应,如果删去,末段就失去了理论依据;这段内容拓宽了文意,体现了学习、使用汉语的深远意义。 (二)昆明的气候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

11、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1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强劲 阻塞 B强健 阻挡 C强劲 阻挡 D强健 阻塞2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昆明四季如春。 B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C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3文

12、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明_。4 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5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 C. 从本质到现象 D从部分到整体6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事物说明文 B事理说明文参考答案:(二)昆明的气候 1C 2D 3列数字 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4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5B 6B (三)对称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

13、的现象。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

14、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肓往往较高。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蚊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1第1自然段摆出自然界对称的主要类型有几种?正确的一项是( )A3种 B4种 C5种 D6种2对全文整体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总一分一总 B总一分一分 C分一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