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5656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组一、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渠道 宣布 八盏 擎(jng)着 B.石栏 汇集 距离 诞(yn)生C.旗帜 检阅 制服 电钮(ni) D.坦克 暴炸 隆隆 瞻(zhn)仰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五( )六( ) 迎风( )( )排( )倒( ) ( )( )齐齐1.形容色彩繁多时可以用上面的词语 ,像这种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 、 、 。2.画横线词语的意思是 ,像这种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成语还有 、 、 。三、品析句子,完成练习。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

2、会场。“奔”是多音字,它的读音和释义如下:奔bn 奔走;急跑:狂。 紧赶;赶或赶急事:丧。 逃跑:东西窜。奔bn 直向目的地走去:投。 朝;向:渔轮渔场开去。 年纪接近:他是六十的人了。 为某事奔走:球票。句中“直奔”的“奔”应读 ,释义为 。(填序号)“直奔”可以换为“走向”吗?品读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如 、旗多如 的热闹场面。同时也反映出参加典礼的人们 的心情。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排山倒海”表达了人民群

3、众 。我们还可以说 、 的掌声。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D.从“流”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 年 月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通过对群众入场、 、 、

4、、 、群众游行等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们 的心情,展现了 的领袖风采。参考答案:一、C二、颜 色 招 展 山 海 整 整1.五颜六色 示例:七上八下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2.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示例: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声如洪钟三、1. bn 不可以。因为“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和兴奋的心情。2.海洋 波浪 激动、兴奋3.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之情 示例:热烈 清脆4.ABC第二组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山上的树木参差(ch c)不齐,这与公园里人工修剪过的树木是有很大差(ch c)别的。2.我们来到故宫博物院参(cn cn)观,只见各种宫殿参(cn cn

5、)错有致,十分壮观。3.沾了雨滴的芭(b p)蕉和丁香显得格外妩(w f)媚,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愁思。二、看拼音,写字词。 1.清晨,b( )雾笼罩着美丽的公园,环境显得更为yu y( )。园内僻静处的一棵大树造型别致,而且繁花zhu( )满枝头,真是赏心悦目。2.晚上,我伏n( )写了一会儿作文,感觉自己文笔zhu( )劣。想起作文课上老师的许多话语,我hung rn d w( ),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三、读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练习。1.“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句中“照耀”一词写出了白丁

6、香花白得如雪如月,好像发出了 ,影响着作者,让作者的 和 更加焕发光彩。2.“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从本句看,“丁香结”象征着 。我会写有关丁香结的两句诗: ,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从 和 的角度(视觉 听觉 嗅觉)(填序号),写出了丁香花的 。4.“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此句作者由想到了 ,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 的人生态度。下面句子中,不能表达出这种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7、)(填序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四、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丁香对作者影响很大。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只是描写了丁香花绚丽多姿的形象。C.作者借助丁香花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志趣。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境界。参考答案:一、1. c ch cn 3.b w二、1.薄 幽雅 缀 2.案 拙 恍然大悟三、1.光 文思

8、 梦想2.愁怨 示例: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3. 美丽芬芳4.丁香结 人生中的问题 丁香结年年都有,是解不完的;人生中有很多问题、烦恼、忧愁,是不可能化解完的;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无味了 从容(或:豁达、积极) 四、B第三组1下面加粗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盘踞(j) B肆虐(nu)C擎天(qng) D铁锹(qio)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环境 ( )的波光 ( )的奇迹( )的设想 ( )的归宿 ( )的地方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青山是不会老的。(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承上启下)(2)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

9、,不准确的是(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其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伴随着青山万古长青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所以永远不会荒芜老去C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力4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儿弄树苗呢?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

10、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1)从片段中找出两个修饰树木的词语:_和_。(2)“一抹别致的色彩”中“一抹”的意思是_,它还可以这样搭配:一抹_、一抹_。(3)杨善洲为了解决树苗短缺的问题,想的两个办法是:_和_。(4)第段提到繁茂的树林“最让人震撼”,其原因是( )。A.树木的数量多 B树林的面积大 C这是由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变成的(5)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杨善洲_的高贵品质。答案1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11、“肆虐”的“虐”正确拼音是n。2答案 示例:幽雅 粼粼 了不起 宏伟 梦想 美丽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搭配的掌握。解答时,我们可以先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中是如何搭配的;也可以根据日常积累,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注意词语的搭配要合乎事理,合乎语言习惯。3(1)答案 点明中心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这个句子在课文的结尾,与课文内容相照应,所以起到了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2)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要围绕主题体会句子更深层次的意思。C项是句子表面的意思,不是这句话想表达的最主要意思。4(1)答案 挺拔 繁茂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要找的是修饰树木的词

12、语。(2)答案 一片 示例:亮色 柔情解析: 本题考查量词的理解与运用。要联系原有的搭配理解“一抹”的意思,可以是“一片”,然后根据平时阅读的积累找出其他搭配。(3)答案 把家中的盆景移植到山上 捡果核育苗栽种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文中杨善洲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资金买树苗,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找到的相关句子是:“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通过梳理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写出答案。(4)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我们先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文中“最让人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