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56327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材章节分析: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倡导的德治与礼制,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经历春秋 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天 下定与一”局面的产生。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百 家争鸣”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 学术奇观之一。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教学目标: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 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

2、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 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 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礼乐制 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重 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难 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导入: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封邦建国体制”、“德治与礼制”、“中央集权官僚体制”、 “大国兼并战争”、“百家争鸣”、“大一统帝国”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 即从周朝

3、的制度创设,到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再到秦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一、封邦建国1、西周周是继夏、商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最早的三个王朝合 称为“上古三代”。西周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 前 771 年周幽王覆灭。传 12 王,历时约 270 余年。周人是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兴起于今陕西、甘肃一带,早年也屡有迁徙,到古公禀父 时,领周人迁徙到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周原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周人在这里 定居下来,他们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官职,国号为周。到古公禀父的幼子季历即 位时,周的国家政权日渐强大,崛起于商朝的西隅。商王文

4、丁杀死季历,季历之子昌(后来 的周文王)一方面继续臣服于商朝,一方面积极扩充势力,准备取而代之。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周的儿子发)伐纣灭商,迁都城于镐京(今陕西西安),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周灭商之后,面临空前广大的疆域,采取分封制的办法,即大规模分封同姓与异姓为诸 侯。诸侯尊周王为共主,岁时纳贡、朝觐等,此即中原地区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 侯受封后即为相对独立的诸侯国,一切内政均由其自理。各诸侯国向外开拓发展,带来了土 地垦殖区域的扩大。西周是历史上耕地拓殖的第一个高潮期,周人对黄河流域耕地的开发贡献甚大。西周农 具种类增多,还出现了一些青铜农具(对其使用程度,学术界尚有不同估计

5、)。农产品的种 类也明显增多。青铜制作是西周手工业的代表性部门,制作地点更加广泛,铜器风格呈现地 域性特征。西周后期,王朝逐渐走向衰败,周厉王垄断山泽之利,压制国人言论,结果引起暴动。 宣王连年对外用兵,国力损耗极大。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宠爱褒 姒,废了王后和太子。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杀幽王,西周灭亡。2、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关键之战。商之后期,周的国力大为强盛,周文王在位50 年,做 了灭商的准备,他与许多原商朝的方国结成联盟,许多方国、部落也纷纷背商而投奔周文王, 形成古书上所说的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文王死后,武王继位。次年,在盟津(今

6、 河南孟县南)与各方国会盟。不久,他见商朝民众怨恨,朝廷内众叛亲离,认为讨伐的时机 已经成熟。公元前 1046 年,武王率兵车 300 辆、虎贲(近卫军)3000、士卒 45000,联合 了许多方国、部落东进伐商。此时,正在东面攻打东夷的商军主力无法及时回调,纣王只得 临时征发奴隶、俘虏等17万(一说70 万)抗拒周军。双方在商的别都朝歌南郊牧野(今河 南汲县)交战,结果商军临阵倒戈(纣王临时聚集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 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徙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 在鹿台(纣王存放财物珍宝的地方)自焚而死。牧野之战周军取胜的原因:文王、武王正确

7、运用“伐谋、伐交”的策略;正确选择决 战时机;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在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 商纣王败亡的原因: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生活腐败(酗酒),导致丧 尽民心,众叛亲离;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自身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 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 军中临时仓促征伐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牧野之战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车阵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商代600 年的统治, 确立了西周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礼乐文化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3、分封制 旧说相传从皇帝时代就有分封制,曾经建有万国。现代学者多认为分封制始于夏商时 代,又以西周为典型。周统治者在灭商之后,即采取分封制的办法,即大规模分封同姓与异 姓为诸侯。周时分封的诸侯国究竟有多少,文献上难以找到确实的数字。左传说:“昔武 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吕氏春秋说:“此周之所封四百余”。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方国”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则 是经过分封自上而下造成的。诸侯尊周王为共主,在名义上臣属于周

9、王,按照规定定期向天 子纳贡、朝觐、出兵助征伐,为周之藩屏。此即所谓中原地区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但周王对诸侯的控制相当有限,在授土授民而建国之后,此土此民便不再与周王有关。诸侯 受封后即为相对独立的诸侯国,一切内政均由诸侯自理。各诸侯国内,由邦君大体依照中央 职官结构分职设官实行统治。此外,这些诸侯可将国都之外的地区分封给自己的大夫立家, 大夫则可以继续向下将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与家臣。就这样,通过在全国建立 一批大小不等的诸侯国的方式,达到政治权力的层级分化,从而形成向最高统治中心周王朝 汇聚的政治局面。分封制实施以后,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国联盟式的政治体制, 强

10、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但是,诸侯在封国内仍拥有地方实权,封国仍是一地方实体,与后代中央集权制下的 地方行政组织全然不同。可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景象,只 是一种虚构。所以,分封制下的政治体制是由松散的方国联盟发展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过 渡环节。提问:为什么要封邦建国?如何封邦建国?封邦建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结论:从西周的政治形势看,如要周王直接统治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实在力不从心, 于是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方法,即周王将其所居住的王畿以外的地方,通过隆重的授土授民仪 式,分封给同姓亲戚与异性功臣,建立诸侯国,让他们来独立管理所封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 臣民,以此达到“封建亲

11、戚,以藩屏周”、增强周王对周边地区控制的目的。封邦建国体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由封邦建国体制所建立起来的自下而 上的层层拱卫和屏藩,极大地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原先松散的方国联盟成为天子、诸侯间等 级森严的主从关系,作为连接方国联盟和郡县制的中间环节,封邦建国体制对于我国历史具 有深远影响。练习与测评 1:讨论,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何不同?其进步性表现在 哪些方面?不同: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联盟里的共主,方国则臣服 或归附于商。而西周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 盾,将同姓诸侯分封到各地,以发挥监临督察的职能,达到

1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 它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使西周的国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这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点。进步作用:西周推行分封制,一方面将原先关系松散的方国联盟改造为天子、诸侯间 等级森严的主从关系;另一方面又将周族的文化推广到各诸侯国的所在地。西周的分封制改 变了商朝方国联盟的政治结构,作为连接方国联盟和郡县制的中间环节,跨出了我国历史自 分立进于统一的第一步。这是其最重要的意义。二、周公“制礼作乐”1、周公及其“德治”周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成为周公。 文王死后两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

13、 佐武王灭殷杀纣,三 分商王畿地。封纣子武庚于 以续殷祀,封文王子管叔于鄘、蔡叔于卫防范之。名义上合称 三监,以监殷民。克殷两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位。但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 藏于金滕箱内。武王死后。“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 成王,又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管、蔡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对周公 的怀疑。最后成王开金滕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这次战事是武王灭 殷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做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尚书 大传说

14、:“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除了把制礼作乐叙在六年有失牵强外,其余大抵 是正确的。所谓制礼作乐,是指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 的建树。左传文公十八年说“先君周公制周礼”,说明周公的制礼工作在历史上很有名。 周公注意总结和吸取夏、商统治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文王为榜样,他在大诰等文献中, 系统地阐发了对政治基本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主要是:(1)用天意作为西周的统治根据,但 认为“天畏 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尚书 康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 (君 )。意思是天威并非诚实可信,而民情却总是可

15、见的。表明小人是难以治理的;天 并不可信,重要的是要发扬文王的德政。他指出夏、商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敬厥德”, 要求统治者要“敬德”以求“永命”,从而提出了敬德、保民、永命的统治思想。(2)他认 为最高统治者要勤政无逸,还要重视各种官员的选用和统治集团的团结,处理好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各级统治者要尽力治民,加强庶狱和武装的管理,谨慎地使用刑罚,讲求统治策略。 周公的政治思想对西周王朝处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指导作用,实现了由“殷人尊神”到 “周人尊礼”(礼记 表记)的转变,对后世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 儒家的重要思想渊源。2、周公制礼作乐礼仪是起源于远古社会的风俗习惯。在当

16、时,人们有一系列传统习惯,作为全体社会 成员,在生产、生活的各种领域内遵守的规范。到了阶级和国家形成之后,统治者便利用其 中某些习惯加以改造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礼仪,成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一种制度 和手段。在西周以及春秋时代,最明显的是周公和孔子对礼乐的加工和改造。周公对礼乐的改 造,适应了西周立国后封邦建国的新局面。商周时代的礼,都有远古的渊源。比如“乡饮酒”礼,起源于原始聚落时代的会“食” 中,它很自然地着重于尊长和养老。“乡饮酒”礼原来就是周族的风俗习惯,在这种礼仪中 充分显示了长老享有的威信和为人所尊敬。到周王朝建立之后,原来的父系家长制就转化为 宗法制度,“乡饮酒”礼也就成为宗法贵族统治者的统治手段,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这时的“礼”就是“异”、差异,遵循礼,就是遵守社会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贵与贱、尊 与卑、长与幼、亲与疏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贵者有贵者的礼,贱者有 贱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