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九年级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55690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九年级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九年级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九年级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九年级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与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次1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 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以及物质使用有何帮助。2 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通过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认识有机化合物学 习 过 程自学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_的制造_和_的冶炼与应用,_的发明,_都是举世闻名的。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_

2、和_,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_和_,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_保证。3、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_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_的发展。4、学习化学能帮助你更_更_地和生活。5、问答题,你能说出哪些自然资源。6、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的一个原因是制冷设备中使用的_。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指点迷津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演示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二 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演示实验:铁生锈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钢铁锈蚀的探究,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随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加深,人

3、们越来越意识到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演示实验:含硫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三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保健和医疗事业因此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都是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制成的,高科技需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要靠化学家来研究开发。基础评价1、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下列不需用化学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南极上空臭氧空洞 B、大气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 D、噪音2、下列未使用化学科学技术的是( )A、克隆多利绵羊B、用高能

4、燃料推进火箭C、太阳能汽车D、截断钢筋3、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方法C、不随意抛弃废旧塑料制品是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4、有人认为从DDT发明和应用的历史,应得到如下认识,你不赞成的是( )A、任何农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B、只有全面正确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使用它C、DDT的滥用导致了环境污染D、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信赖,研制生物农药5下列各种物质中在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 ( )A、光导纤维和玻璃B、石油和煤炭C、塑料和橡胶D、水泥和石灰6、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5、)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与油可以互变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7、“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究新的材料和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促进人体健康提高警惕人们的生活质量”。你同意吗?谈谈你的认识,并和同学们交流。8以“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拓展探究对比、归纳、操作的方法。对比是在脑中确定事物或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为了解决诸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性质异同、数量多少、形式美丑、质量好坏、概念区分、定义差别、原理不同等问题时,常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操作是一动作行为,它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符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是由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外部活动方式,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