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47781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6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合同编号:)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 制 人: 审 核 人:批 准 人:编制日期: 年 月 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方案名称:项目部报审意见:项目经理: 年 月 日工程部审核情况:审核人: 年 月 日工程部领导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 JLA00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工程名称: 编号:致 (监理单位):现报上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和批准。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承包单位项目部(公章): 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专

2、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 2、不同意 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1、同意 2、不同意 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后并于 月 日前报来。项目监理机构:(公章)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施工组织设计纲要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及特点2三、施工现场组织机构12四、施工方案16五、降低成本措施78六、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79七、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85八、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96九、工程分包的管理104十、环境

3、保护、文明施工及达标投产104十一、雨季施工措施115十二、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116一、编制依据1、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规范及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3、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及行政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4、甘肃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建设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及建筑施工机械手册。5、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国家电网公司劳动安全行业标准,文明施工标准及要求,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等。6、各种施工作业操作规程及工艺标准。7、我公司依据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

4、使用指南、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编制的管理手册及各项程序文件。8、我公司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特点及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利用成果。9、我公司具备的机械、设备、物资供应能力及各种人才实力。10、甘肃省电力公司2012年第八批非物资集中规模施工项目招标件二工程概况及特点1、概况1)、站址地理位置待建的罗湾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120km的永登县的中川村,进站道路从站区北侧村级道路引接,长度650m。周围有国道及乡村水泥道路相通,现为耕地,交通便利。2、地质条件及气象1)、地层结构拟建站址地貌单位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相对平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占地面积

5、约50*100m,地面坡降1.0%左右,场地海拨在1967.41968.4m间。2)、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 7.1历年平均气压 833.0mb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8.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6.0 年平均相对湿度 57%年平均降水量 253.8mm年平均蒸发量 1675.6mm最大一日降水量 44.2mm平均风速 1.7m/s主导风速及风向 14.0 m/s WNW年平均大风日数 6.0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2.0年平均雾日数 5.3年平均冰雹日数 1.4年平均雷暴日数 27.7最大积雪厚度 9cm最大冻土深度 114cm 3)、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4)、地层岩性根据勘察资料,站址区

6、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为:、黄土状粉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含云母,较多钙质,混植物根系,具有水平层理。、角砾:青灰色,稍密-中密,主要成分为岩石、白云岩、变质岩,一般粒径2mm-10mm之间,最大粒径20mm,含碎石,碎石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200mm。含中粗砂约20-25%,粉土约占10%。角砾级配一般,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较差,夹有粉土及中、细沙薄层或透镜体。该层地板海拨约1963-1964m,该层再深2.5m附近夹厚约0.3-0.7m的粉土层,且北侧较南侧稍厚。、粉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含云母、较多钙质,混植物根系、腐殖质及零星砾石,具有水平层理;该层底板海拨约1962-196

7、3.5m,层厚约0.9-1.7m。、中、细沙:灰黄色,稍密,稍湿,稍-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具水平层理,砂质较纯净。该层底板海拨约1960-1961m,厚度约0.5-2.5m北侧相对较厚,向南侧区域厚度渐变趋薄。5)、地下水及地基土冻结深度站址区地下水埋深大约10m,地下水对本工程建设无影响。6)、地震效应从现场勘查结果来看,站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的黄土状粉土,下覆地层为角砾层,地下水埋藏较深,无软土及饱和土存在,故不发生地层震陷与地震液化的可能,场地的地基稳定性良好。此外,站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亦不存在地震作用下诱发滑坡、崩塌、采空区塌陷等地震灾害的肯能。站区抗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

8、加速值为0.15g。3、地基方案分析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站区地层主要为角砾层,但角砾层中加多层粉土和中细沙,且局部地段粉土层较厚,考虑到角砾和粉土压缩性的差异性,建议基础尽量浅埋,同时加大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底面积,减少基底地基土的附加应力,尽可能减少不均匀沉降。、建设规模终期规模:装设2台容量为50MVA主变压器;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16回;每台主变10kV侧装设2组并联电容器;35kV装设消弧线圈。本期规模:装设2台容量为50MVA主变压器;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不建;10kV出线8回;每台主变10kV侧装设1组容量为4800kvar

9、的并联电容器;35kV中性点预留消弧线圈位置。土建本期建设内容:建筑物、构支架、支架及设备基础按本期建设规模建设,征地按最终规模一次完成。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1)、总平面设计、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围墙内为巨型布置,南北宽60m,东西长42m;围墙内占地面积0.2520公顷;所区围墙外设1.5m宽的散水防护带、4m宽进所道路260m及其他用地面积,共0.2855公顷(合4.28亩);因此所址总占地面积为0.5375公顷(合8.06亩)。(注:进站道路占地面积按变电站建成后与规划新区道路部分的进站道路面积计算;前期修建进站道路650m,建成后与新区规划道路衔接部分长度为260m)、站内道路为混凝土路

10、面公路型道路,运输主变压器的主干道宽4.0m,消防道路宽4.0m,转弯半径一般为9m。站内道路在开工前应先施工路基100mm厚路面,待全站土建基本完成后再浇筑一次220mm厚路面混凝土。、综合配电楼呈“L”字型布置,总面积889,建筑体积为4576.55m;综合配电楼长32.55m,宽22.0m,一层层高5.4m,二层层高分别为5.2m及9.6m,一层布置有门卫室、35kV配电室、10kV配电室、接地变室、消弧线圈室、男女厕所;二层布置有二次设备室、电容器室、110kVGIS室。二层电容器室及GIS室设置300mm厚炉渣垫层。2)、变电站的主入口及围墙大门、围墙采用壁柱实体砖墙,高2.3米,内

11、外侧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C25混凝土基础。、大门采用封闭实体门,设置国家电网公司标示墙一面。3)、竖向布置1、本方案采用平坡式布置,由北向南采用双向设计坡度,适当垫高,竖向布置按照配电装置、道路的布置进行场地标高的设计。2、考虑建筑物的基础、设备基础挖方为756立方米,填方为4820立方米,挡土墙石方为970立方米,进站道路护坡石方量200立方米。站址土方综合平衡后需:弃土272立方米、取土1730立方米。7、屋外构筑物设计1)、构筑物基础及其他1.2*1.2m电缆沟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电缆沟采用素混凝土结构,配无机复合成品盖板,盖板下设橡胶条,伸缩缝处设橡胶止水带。2)、地基基础

12、建筑物及主变基础下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径1000mm,长度6.7m;其他构支架及设备基础下采用垫层法,基础下设砂夹石;3)、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拉水施工用电:由附近的10kV线路引接4)、施工降水及防护措施由于场地地下水位高,施工建筑物基础时,要排出地下水,稳定土体,安全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施工时全场要采用井点降水的措施。8、采暖、通风1)、采暖 因站址附近无可靠热源,并考虑不产生污染,故综合楼采暖采用对流辐射式电暖气采暖。采暖房间为主控制室、值班室、工具间、卫生间及楼梯间等。电暖器功率为2.0kW/台,电压220v,数量为13台。2)、通风根据工艺房间的性质及其布置,配电室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室内设1000*600mm进风管道及其附件等,共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