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47564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复习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汇总第一章1SCP范式: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J.Bain)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Structure)行为(Behavior)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标志哈佛学派理论的正式形成2哈佛学派:哈佛学派又被称为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贝恩、谢勒等人,遵循“S-C-P”逻辑体系,注重实证分析。1970年谢勒(Scherer)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指出了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强调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第二章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

2、(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2规模经济成因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 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 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 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6) 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范围经济的成因 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5、管理部

3、门充分发挥作用3. 企业多元化动机分散风险、规避反垄断制裁、发挥优势和潜能第三章市场集中1.绝对集中度指标这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优缺点首先,行业集中度反映的只是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却忽略了其余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因此是不全面的;其次,行业集中度无法反映最大的几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2相对集中度指标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指数)o X -产业市场总规模o 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o Si -产业中第i位

4、企业的市场占有率o n -产业内的企业数o 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完全垄断:=1 H.I指数的优缺点:1.H.I包含了所有企业规模信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集中度的差别; 2.由于“平方和”计算有“放大性”,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因此,H.I指数能真实地反应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上差异大小。 为了计算某个指定市场的H.I,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这项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第四章1进入壁垒,是指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者因素。当新企业想进入某一产业,就会对该产业内在位企业构成竞争,并会遇到许多相对于在位企业较为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会成为阻止

5、新企业进入的障碍。 进入壁垒反映的是市场中的潜在竞争强度。2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模经济等3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降价、升级、捆绑)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干中学,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增加,由于在生产中生产经验累积使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4退出壁垒所谓退出壁垒,就是在企业退出某个行业时所遇到的障碍。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退出行业的成本

6、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5退出壁垒构成要素资产专用性。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战略性退出因素信息壁垒因素 第五章1产品创新动力差异过程创新主要是通过工艺创新降低成本的。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 结论:对过程创新而言,垄断性市场结构下的大企业没有竞争性市场结构下的小企业更有创新动力。模型要自己分析,爱莫能助2四种效应特证1). 创造性毁灭是指潜在的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对垄断者打击并不是原有的竞争者,而是潜在的竞争者。创造性毁灭的结果:( 1)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使老的产品被新的产品所替代。(

7、 2)原有企业退出市场 。( 3)市场需求未必扩大2. 吞噬效应垄断者自己开发或者购买技术以代替原来的垄断技术,来维持自己原来利润的现象(p88)吞噬效应的结果:( 1)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2)企业利润没有增加。( 3)吞噬效应可能会诱发企业的专利行为。3. 创造性发展创造产生的是新产品,与原来市场没有任何的替代性,则会扩大市场需求的现象。(p88)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市场扩大大企业会变得更加强大4.效率效应效率效应是指垄断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不断改进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扩大需求和不断增加利润的现象(p88)。5.动态竞争的市场结构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不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市

8、场动态结构第六章1五次并购浪潮: 第一次并购浪潮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高峰时期为1898-1903年 n 第二次并购浪潮时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世纪20年代 n 第三次并购浪潮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并在60年代后期形成高潮。 n 第四次并购浪潮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并在80年代形成高潮 n 第五次并购浪潮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 2横向并购动机:规模市场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追求市场势力3横向并购的福利分析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费用,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n 横向并购形成

9、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n 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n 导致福利损失。n 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就是通过对比这两个方面的福利影响来分析横向并购的效应的。 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4纵向并购含义和动机前向并购:生产原材料的企业通过并购进而向生产加工业务扩展后向并购:装备或者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向零件或者原材料生产业务扩展动机l 企业和市场是两种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l 节约交易费用是实行纵向并购的一个重要依据。l 是否纵向并购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内部组织交易费用之间大小。当市场交易费用小于企业组织交易费用,该企业不会进行纵向并购;反之,则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纵向并购遍成为必然。1 混合并购

10、混合并购与资产利用.混合并购与风险降低 第七章1占优策略(上策) 不管对手做什么,对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最高得益的策略2纳什均衡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情况下,没有一个参与者能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使自己的得益提高,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是满足给定对手的行为各博弈方所做的是它能做的最好的行为。3参照智猪博弈自己用矩阵分析问题4限制性定价也称进入阻止定价,是指寡头垄断产业内企业采取适度降低产品价格,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而又可使其获得垄断利润的定价行为5掠夺性定价,也称驱逐竞争对手定价行为。是指一企业将价格削减到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即使自己短期受到损失。6两种区别对象不

11、同 限制性定价主要是为了防止潜在进入者入市场。 掠夺性定价主要是为了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并对潜在进入厂商产生恫吓效应。 降价幅度不同 限制性定价是在位厂商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通过降价使潜在进入者发觉进入是无利可图即可,而不一定要降低到成本之下。 掠夺性定价是将价格降低到对手的成本之下,使竞争对手无利可图且无法度过掠夺期而选择退出市场 福利效应不同 限制性定价时为了吓退潜在进入者,如果厂商考虑再行提高价格,将导致潜在进入者新的进入意图,这种潜在进入者的存在似乎能够达到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状态。 掠夺性定价的最终目的是待对手退出后,在位厂商将价格提升到垄断的水平来获得永久的垄断利润并且弥补自己在掠夺期的损失,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是不利的,这是反垄断当局无法容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