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47359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黄妮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语文组的教师黄妮。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片叶子。我说课的内容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七个部分。一、说教材(一)、首先从单元教学总目标来看最后一片叶子是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德行之美。旨在让学生对美的德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使之具备并肩负起善待他人、敬畏生命等社会公德和责任,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其次从文章自身来看作者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

2、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特色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夸张,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尤其具有特色的,是看似荒唐的结局往往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样的短篇小说对于喜欢猎奇又不喜复杂剧情、沉重思考的中职学生首先就很具吸引力的。同时学习本文对于即将走上实习岗位、走进社会的高二学生又有着很深刻的启发作用,虽然我们与“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的区别,但社会毕竟存在压力、竞争,有它冷酷的一面,怎样面对事业的挫折,面对人情的冷暖,是放弃还是更坚强,是变得更冷漠还是保留一颗赤子之心?都能从小说人物身上得到感悟!主人公在

3、苍凉人生中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崇高品格,也许将成为学生心灵角落里一只永远的烛火,微弱但是温暖!二、说学情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女生,她们思想上,幼稚却又“狡猾”,倔强却又“善变”,想法多却层次浅、面积窄,可爱但也“可恶”。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善,迫切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学习上: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一定的求知欲,但常常是凭兴趣、心情;喜欢看小说,但遗憾的是看得最多的是言情,所以阅读面实际上很窄;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到世界名著的魅力,提高她们对小说的鉴赏。课堂风格上:我所教会电、航空专业学生,脑筋较为灵活,喜欢动嘴(虽然未必正确,但颇具学生个性思维),不喜欢动笔,写作能力较差,个性活泼,好表现自己

4、,平时课堂气氛活跃。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个性较为文静,喜欢思考,善于动笔,但不喜欢发言、表现力差。三、说目标学生刚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对小说这种叙事文学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从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入手,让学生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表演小品的方法,欣赏幽默的小说语言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和价值目标: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理解人性德行之美;感悟“希望”

5、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情感和价值目标的确立是基于以下想法:我校的学生是青春期的少女,她们心理毕竟尚不成熟,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发展得并不完善,甚至还存在偏差,但她们的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希望这篇文章能象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她们心中点燃德行之美的火花。同时,中职学生在社会并不具备强大的生存竞争力,面对实习、面对工作,未做好思想准备的她们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失落,因此培养她们积极对待苦难的坚强乐观精神非常必要。四、说重难点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

6、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一)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故此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美的体会上。(二)教学难点:感受人性美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达成,而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表现手法则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故此把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作为难点。五、说教法按照中职女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设疑激趣法(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探究、思考,解决本文难点;)2、创设情境法(通过音乐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分角色朗读、排演小品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7、,融入小说主题氛围,突破本文重点)六、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研讨与探究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具体学法如下:1、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就应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2、讨论探究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相互讨论探究又是必要的补充)。七、说教学过程本课用二课时完成,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六个部分,时间安排分别是导入新课

8、(2分钟)、教学实践(7分钟)、设疑探究(18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一)、导入新课(播放爱的奉献,伴随着音乐导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接受别人的关心、帮助,是天经地义的,却从来没想到如何关爱他人;很多人虽然渴望拥有真挚的亲情、爱情、友情,却从来不愿对他人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将看到闪烁在平常人身上不平凡的德行之美! 从揭示我们身上自私的行为入手,贴近现实生活,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我是这么想的?做的吗?而音乐可以直观的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小说,对他人奉献爱心这样一个主题氛围。(二)、教学实践文学社成员表演小品最后一片叶子这个

9、环节设计的原因是,上节课要求由文学社成员牵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文学社有关“话剧创作”的讲座内容,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排演。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剧情,掌握人物个性语言及性格特征,同时又为第三单元学习雷雨等优秀话剧以及参加校艺术节心理话剧的创作、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设疑探究(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1、同学们认为小品表演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直接由观看小品的感受入手,分析小说结局部分入手,便于层层的设置疑问,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舒揭开了最后一片叶子的真相:墙上那

10、片唤醒了琼西生命渴望的最后一片叶子,是老贝尔门在风雪之夜用生命画上去的。结尾初看令人意外,因变幻莫测、始料未及而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西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西的生命? 生活困窘、事业受阻、疾病缠身的琼西把叶子当作了放弃生命的理由。然而它最后却成了希望的象征,在永不凋零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琼西重新振作起来;而它更是爱的写照,没有老贝尔门在凄风冷雨之夜的绘藤,没有舒的悉心照料,也不可能有琼西的康复。(可引导学生根据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人物充满挫折的经历、软弱的个性特征,来挖掘琼西与最后一片叶子之间独特的关系)3、分组讨论贝尔门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勾

11、划出反映贝尔门处境及性格的句子,分组加以讨论,进行总结,分析贝尔门形象,他为什么看上去是这么一个古怪的老头儿:)外表丑陋、事业无成、生活窘迫,而他的酗酒正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温情正是他敏感的表现,不希望被人同情。但他用生命画出自己的杰作,这才是他的主导性格:“善良真诚,不求回报”。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门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借这个问题,教师针对女学生爱打扮的特点,可引发学生的思索:现

12、代社会,一个人的仪表虽然很重要,但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是什么呢?学生一般可以认识到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等,教师可借机鼓励学生学好文化,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4、最后,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时这片叶子挽救了一位年轻女画家的生命,更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这正是小说的主题:赞美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意,展现了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四)、拓展延伸(欧亨利在断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通过比较

13、阅读作者的另外两篇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来让学生领会欧亨利式结尾的特色? 1:警察和赞美诗:一无所有、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苏比千方百计地想犯点法,以求达到去布莱克维尔监狱度过寒冷冬天的目的。而当他听闻教堂里的赞美诗忽然良心发现,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时,却被警察逮捕了。 2: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圣诞节来临之际,一对贫贱夫妻为了互赠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为丈夫买来了一条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金表为妻子买来了一套梳子。当他们各自拿出礼物时,却发现这些礼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用场。从刚才两个例子,结合这篇小说,学生很容易明白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结局常常出乎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4、 (设计目的:比较阅读的教学原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对文章进一步的思考,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五)、布置作业老师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离奇的故事的结尾略去,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伏笔,自己写个结尾,看看跟原文有多大出入。(通过实际动脑与动笔,可以让学生与欧亨利比比设计,这样学生对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巧妙的构思与独特的用意印象更为深刻,同时续接性的小作文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玩儿一样的锻炼了写作能力)(六)、课堂小结1、请一位学生谈谈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设计目的:对所学知识的加以回顾,疏理加强理解,掌握学生反馈情况,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实际能力。八、板书设计(情节线索)最后一片叶子 生命的征兆 最后的杰作 获生 献身 (可怜的疲倦的) = 琼西 贝尔门 (人间苦难) (人性之美)九、课堂反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的,用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上一堂感悟德行之美的小说欣赏课不难,但难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心灵的渗透,让短暂的感动变成永恒的道德品质!这是我至今仍在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