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46842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三种游戏理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骤1:认真学习本章的各种游戏理论,选择三种游戏理论。步骤2:请使用以下表格,用简短的语言对三种游戏理论进行总结和比较.并提交该表格.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三者共同点三者不同点剩余精力说1. 生物体都有维持自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所得到的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 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要谋生,所以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发散出去,也还有剩余精力。3.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出路消耗,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已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4. 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

2、的消耗。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因为他们把人类的游戏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都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游戏作的解释,奠定了以后游戏理论发展的基础.缺点:只能解释儿童游戏的部分行为,不能解释儿童游戏的全部行为。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析,没有能真正揭示游戏的本质。在人类思想史上,严肃并思考的儿童游戏得出的结论。从儿童生活的各种侧面提出理论.对于游戏的定论不同。前联系说的代表人物批评了剩余精力说,这是一种关于游戏的生物的效用性.都是主观性理论。松弛说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

3、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1.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2. 对幼儿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游戏来时其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3. 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和恢复精力。生活预备说游戏是为了将来生活做准备.1. 儿童具体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须的能力。2.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3. 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越复

4、杂,所以游戏棋就越长。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婴儿进入幼儿期,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成人的不断交往,开始产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但是,因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上的主要矛盾.游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发展各种能力.可以说,游戏既适应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复演,或消极适应生活的过程,也不是精力过剩或情绪发泄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