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45787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10童稚记趣导学案冀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0、童稚记趣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度过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快乐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还犹豫什么,请赶快讲给大家听吧! 。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1、掌握重点词的解释,能疏通文意说译文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结构。说评析文 (重点)3、用现代汉语描绘文中的趣。说描述文 (难点)4、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目的: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大胆想象的能力。) (难点)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_ (视力好) 物外之趣 总说:忆童稚时 _ (观察细)怡然称快 童稚记趣 夏蚊成雷 想象 群鹤舞空观蚊成

2、鶴 冲烟飞鸣 想象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趣童稚记趣 分述:物外之趣 丛草为林虫蚁为兽 神游“山林”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观虫斗,驱蛤蟆 惊恐、神定一 未雨绸缪1.预习(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2)了解作者、作品、文体。(3)记住本课重点字词含义。2.参考复习资料中学生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 预习检测, (3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2)、项为之强。(3)、又留蚊于素账中。(4)、徐喷以烟。(5)、鹤唳云端 3、本文作者 、 代江苏苏州人。本

3、文节选自 ,本文文体是 。二 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大声读课文,同桌进行朗读比赛,师指生读,众生评议。记住课下注释,并试着疏通文意。(1).说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童稚记趣 童稚 怡然称快 怡然:明察秋毫 秋毫:昂首观之 昂首:果如鹤唳云端 果: 怡然称快 怡然凹者为壑 壑 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拔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以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你能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吗?a视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形容视力很好。( )b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c

4、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d形容大而笨重的东西。( )(4)填空a “(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呢?这需要通( ) 和 ( )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b与文中“观之,兴正浓”相呼应的文字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句话中“庞然大物是 ,所拔之“山”是 ,所倒之“树”是 。2.合作探究(兵教兵) (12分钟)(1)童稚记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2)文中三件趣事,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3)这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5)

5、在你个人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类似本文的趣事,请试举一例。(不少于100字)_,_,_。 (6)请归纳本文主旨:3.成果展示4.质疑解疑5.平行训练(8分钟)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_。2)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_。3)第二段作者用“ ”写自己用心之专。用“ ” 写心情之高兴。4)第三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5) 第四段黑体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 译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6.画龙点睛三 提高拓展(8分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

6、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 2.文章黑体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7、。四 我的收获和质疑(教师:教学反思)10、童稚记趣学案答案4填空a “(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呢?这需要通(仔细观察 ) 和 (丰富想象)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b与文中“观之,兴正浓”相呼应的文字是 方出神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句话中“庞然大物是 癞虾蟆 ,所拔之“山”是 土砾凸者 ,所倒之“树”是 草 。兵教兵2、夏天观察蚊子飞的趣事,观察土墙、花台的乐趣;观察小虫争斗的乐趣。(2)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蚊为兽”

8、“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虾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罚癞虾蟆。 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3)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凹凸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虾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平行训练(1)总领下文, (2)蚊虫、从草、土、砾、在草间争斗的小虫。(3)略(4)以从草为林、依然自得。(5)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厌恶和痛恨之情。(6)略6画龙点睛(1)忆写童趣,一线串珠。(2)观察细微,凸现童真。(3)想象丰富,童真可爱拓展提高1、(1)称赞、赞许 (2)效法2、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弱 |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如何让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