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45622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专业:乳品工艺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提交论文日期:专心-专注-专业摘 要根据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原料乳及加工过程中存在微生物的二次污染,介绍了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及途径,论述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乳制品; 微生物 ;污染控制目 录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乳与乳制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量的增加促进我国乳品加工业、畜牧养殖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要在乳与乳制品中抑制微生物生长,提高乳与乳制品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1

2、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乳及乳制品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极易吸收的钙和完全维生素等。因此乳与乳制品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乳与乳制品被为污染后不及时处理,乳中的微生物机会大量繁殖,分解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产生酸性物、色素、气体及有碍产品风味及卫生的小分子产物及毒素,从而导致乳品出现酸凝固,色泽异常,风味异常等腐败变质现象。因此,在乳品工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和繁殖1.1危害乳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可迅速增殖。引起乳的腐败变质;乳如果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还可引起食物中毒或其它传染病的传播,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引起乳的不同的变质现象,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

3、可以更好的控制乳品生产,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乳制品1.2微生物的繁殖:乳在奶罐中微生物质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嗜冷菌的生长。生产之前,如果乳中细菌数超过105个/mL时,就说明嗜冷菌已产生了足够的耐热酶,即脂酶和蛋白酶,这些酶能破坏产品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将来自含有许多嗜冷菌的少量乳与含有少量嗜冷菌的大量乳混合而成的乳中含有的高数量嗜冷菌所造成的危害要比含有菌数相同的乳更大,这是因为嗜冷菌在对数生长期的最后阶段胞外酶产生占优势。乳应该被冷却到4以下,这是因为乳温在从牧场到乳品厂的运输过程中增高,在高温下细菌的传代间隔明显缩短,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使原料乳保存更长时间。预热是一种控制原料乳质量较

4、好的方法,采用一种较为温和的热处理方法(例如65,15s称为预热)常用以降低贮藏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数量,同时该法在乳中保留了大部分完好的酶和凝集素。热处理之后,假如乳没有再次受到嗜冷菌的污染,这种乳可以在67保持4或5d,细菌数量不增加。乳应该尽可能地在运抵乳品厂之后立即进行预热,预热后的乳仍会受到非常耐热的嗜冷菌(例如耐热性产碱杆菌)的威胁。2乳制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2.1原料乳微生物的污染(1)来自牛乳自身的污染。如:乳房中微生物多少取决于乳房的清洁程度,许多细菌通过乳头管栖生于乳池下部,这些细菌从乳头断不侵入乳房,由于细菌本身繁殖和乳房物理蠕动而进入乳房内部。(2)外部环境对原料乳的污染

5、,在挤奶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的外部环境的污染,挤奶时鲜奶受乳房周围和牛体其它部分污染的机会很多。因为牛舍空气、垫草、尘土以及本身的排泄物中的细菌大量附着在乳房周围,挤奶失所用的桶、挤奶机、过滤布、擦乳房的毛巾等,如不是先进行清洗杀菌,则通过这些用具使鲜乳受到污染,多数属于带芽孢的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挤奶工人的手部清洁、还有苍蝇机及其他空虫飞入等,都是污染的原因,这些是必须注意的。还需注意勿使污水溅入桶内,防止其他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从桶口倾入微生物,最后在运输过程中器具不清洁也会造成微生物对原料的污染。2.2加工中的微生物污染:乳品加工接触到大量管道,贮灌,工器具等生产设备,还要接触到包装物,人员及生

6、产环境如空气等,在这些物品中的微生物都污染产品,造成产品卫生污染事故。3乳品中主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3.1原料乳中微生物污染的种类主要的细菌种类包括:乳酸菌、丙酸菌、肠道菌、包子杆菌、小球菌、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噬菌体和各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结核菌、大肠菌、葡萄球菌、炭疽菌等3.2加工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种类主要包括细菌和霉菌,其中以细菌为主。主要的细菌种类因生产环境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异。大概包括:乳酸菌、丙酸菌、肠细菌、包子杆菌、小球菌、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和少量的病原菌如大肠菌、结核菌、葡萄球菌等4原料乳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原料乳中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挤乳、鲜乳贮存、运输等过程中污染微生物

7、。4.1挤奶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挤乳用具洗涤和消毒方法和操作规范是影响牛乳细菌的重要因素。挤奶用具和盛乳容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洗涤前先用水冲洗,后用温水清洗,再用0.5%烧碱温水(45)刷洗干净,并用水清洗,然后用蒸汽消毒。据调查只用清水清洗的乳桶装乳,鲜乳每毫升含菌量可达250多万个,使用前用蒸汽消毒过的乳桶装乳,鲜乳含菌测定只有23253个/ml。挤乳前应先将牛乳后躯、腹部及牛尾洗干净,再用40-45的温水按先后顺序擦洗乳房、乳头、乳房底中镜、左右乳区及乳镜。挤乳员应经常修剪指甲,挤乳前应穿好工作服,洗净双手。4.2贮存过程中微生物控制(1)牛乳的冷却。在挤奶后需将生乳立即冷却至4左右,

8、在此温度下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低,这是牛乳保质的最有效方法(2)干牛乳的贮存。牛乳冷却后必须贮存于有良好的绝热性能的贮存缸内,贮存时间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并使温度上升速度降至最低程度。(3)贮存缸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杀菌等冷却后注入牛奶(4)运送生乳过程中应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可采取是覆盖以使牛乳温度不升高或少升高为前提,也可再用阳棚的货车运送。及时运送至目的,运输应掌握“快”的原则,运输途中尽量避免尘灰、雨露等杂物污染。5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染的控制平衡槽应好放盖,防止污染室中微生物。做好布袋过滤清洁工作,做好及时更换。(1)设备清洗和灭菌时一定要保证彻底性,尤其是“死角”,如阀门、垫圈、喷嘴等

9、处,应经常检测是否有结垢现象发生。(2)空气、地面、墙壁等生产环境要保持清洁,用紫外灯杀菌或用乳酸蒸汽熏蒸灭菌。(3)保持设备完整性,定期检查,不能有破损。(4)工人要带口罩和帽子,并保持衬衣、冒、鞋干净啊,设备及用具清洗。工人便后要洗手,并用75%的酒精消毒,并且不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去卫生间。(5)如焚应贮存于干燥、阴凉处,并保持包装的完整性,避免包装损坏吸潮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二次污染。(6)浓缩时应用巴斯德消毒法,将乳品液体在6365保持30min或采用高温瞬时消毒法即6365 30min加热,然后迅速冷却,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还有注意加工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建立健全车间,设

10、备,库房,运输工具及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制度。乳制品生产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合理的配方,流程尽量缩短,尽量实现生产的连续化,密封化,减少乳制品接触周围环境。对乳制品的从事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乳制品的加工人员,加强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乳制品在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场所应保持高度清洁状态,做到无尘,所用容器要消毒,在销售中尽量缩短贮存期。6乳中微生物的检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根据研究对象或目的选择。6.1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方法(1)总细胞计数法 显微镜直接记数法和比浊法血球计数板法 血球汁数板中央有一个体积一定的计数室(0.1mm3)。将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再

11、按一定公式计算出细菌总数。 涂片计数法 将一定体积(0.1ml)的样品,均匀地涂在载片的一定面积内(1cm2)。在显微镜下计算细胞数量,推算1cm2所含细胞数目。比浊法:菌体细胞培养液混浊,在一定范围内,菌体数量与浑浊成正比,故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求出浑浊度,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求出样品中菌液浓度,算出个体数。特点:所得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2)活菌计数法(平板菌落记数法):通过测定样品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来间接确定其活菌数的方法故又称平板计数法。特点:计算的结果是活菌落。注意:样品稀释度。一个活细胞形成一个菌落。涂布平板法 用灭菌的涂布器将一定体积(不大于0.1ml)的适当稀释度的菌液

12、涂布在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保温培养有到菌落出现,记录菌落的数目并换算成每毫升试样中的活细胞数量。倒平板法 将样品稀释到一定浓度,取一定体积(0.11ml)倒入冷却至45的固体培养基混合,制成平板,培养后,出现菌落,由菌落数推算出的菌总数。(3)滤膜过滤法:样品同过微孔滤膜后,细菌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菌落计数求出样品活菌落。6.2微生物生长量和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测定微生物生长量及相关的生理指标,常用以下方法:(1)湿重法:将单位体积微生物培养液离心,收集沉淀物,然后再称重。(2)干重法:将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于100-105的烘箱中干燥过夜除去水分,然后再称重。特

13、点:适合与菌体浓度高的样品。表示菌体生长量。(3)测定细胞内菌种化学成分:方法难,操做困难,但较准确。细胞内菌种化学成分多少(),反映群体中菌体数量的多少。测定含氮量:N在细胞内稳定,测定总N量,粗蛋白=N*6.25g。测定DNA:微生物细胞DNA含量稳定,采用荧光指示剂或染色剂与菌体DNA作用荧光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得DNA的含量。其他生理指标:如测定碳、磷、RNA、ATP、DAP(二氨基庚二酸)的含量等。 6.3丝状微生物菌丝长度的测定方法 对于丝状微生物。特别是丝状真菌,通常是通过测定菌丝的长度变化来反映它们的生长速率。方法有: (1)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速率测定法 主要测定一定时间内在琼脂

14、培养基表面的菌落直径的增加值。 (2)培养料中菌体速率测定法主要测定一定时间内在固体培养料中菌丝体向前延伸的距离。如: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 (3)单个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测定法 在显微镜下借助目镜测微尺测定在一定时间内单个菌丝的伸长长度。结语在乳制品生产中为保证最终产品微生物不超标,要控制好每一个关键环节,不容忽视。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为保证最终产品微生物不超标,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确保人民食用安全。致 谢在论文写作中,得到XXX、XX的悉心指导和巨大的帮助,再此深表感谢。同时感谢学院乳品系的各位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提供帮助,是我顺利完成学业。参 考 文 献1郭本恒 现代乳品加工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色 20012孙艳明 健康周刊 20053郝柏林 生物信息学 北京 20014郭本恒 乳品学 北京 20015武建新 乳品生产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046庄一廷 福建环境200320(5):13177黄传忠 福建省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构想8齐鑫山生态环境监察导论 中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