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伤仲永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45417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伤仲永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伤仲永教案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4学习比拟阅读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l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3翻译全文。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2学习比拟阅读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三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获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

2、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可惜之情。三、正课1朗读课文。2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词语补充课文注释:“世隶耕”隶:属于。“未尝识书具”尝:曾经。“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是:这。就:完成。“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父利其然也”利:发动的以动用法,以为利。然:这样。“从祖先还家”从:跟从。

3、“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贤手材人远矣”贤:比好,优秀。“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且为众人”且:况且。“固众人”固:本来。“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3提问:访归纳文章的投意。讨论并归纳:第一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第三段: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4提问: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大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的原因。5提问: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两层,试归纳层意。讨论并归纳:第一层:写仲永幼年作

4、诗的非凡才能。第二层:写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作法。6提问: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原因是其父负其利不使学。7提问: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清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假如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8提问:请把本文与孙权劝学相比拟,说说你的人才观。讨论并归纳: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承受学习进步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而像目蒙这样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学习

5、,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四、小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开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局部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仰后场,比照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解释了列加点的丰。A世隶耕B未尝识书具C即书诗四句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E或以钱币乞之F从祖先还家G贤于材人远矣二指出以下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A忽啼求之B借旁近与之C邑人奇之D或以钱币丐之三翻译以下文有句子

6、。1稍稍宾客其父。2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附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突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看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的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多多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答复说:“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样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明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如今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承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可以。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