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45313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量化管理理论及流程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量化管理(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 什么是量化管理 所谓的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量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量化管理被引入学校。而今,量化管理几乎成了科学管理的代名词,凡

2、管理不量化就不科学,于是量化管理被视为管理宝典,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量化管理呈现出不断泛化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量化管理理论基础的探究,帮助人们更 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它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是一种整体解决企业问题的系统性的量化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是根据工程学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中的各个部分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管理系统像一部精

3、密的机器有效的运作。 一个量化的企业组织是由战略规划决定目标,由目标决定项目。大项目本身提出了对高层员工素质,部门职责和组织架构的要求,项目分解形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量化流程设置需要的岗位、人员规模、人员素质等人力资源要求,以及财务,技术和生产的一系列要求。最后每一项新的要求又决定了自己的项目和任务分解,并在支持任务量化流程下实现各项要求。 量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确定如何由个体组合成部门,再由部门到整个组织;什么是正式的上下级报告关系;以及如何使部门间有效沟通、合作与整合的系统。 量化管理是标志着企业管理的先进性,是现代管理的终极模式!它是一种基于市场研究和调研数据做出营销量化决策的

4、科学管理思想,覆盖了管理领域的多个关键命题:组织结构优化、培训设计、产品定位、定价、广告媒介投放、品类规划等等。 “企业量化管理”是目前在国际上最为前沿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的模式,被誉为 “企业终极管理模式”。是在经过对全球上百家百年标杆企业的跟踪对比、分析后总结出的唯一适用于所有这些企业的共同的成功奥妙。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建立“百年企业”的最终方法是什么。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科学管理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Taylor,1856-1915)。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

5、管理落后,生产操作方法混乱,资源、人、财、物配置低效,工人的劳动所得不与其劳动强度挂钩且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消极怠工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在哈佛大学就 读的泰勒因病辍学后,先后在工厂当过学徒和工段长,并最终被提升为公司的领导者,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在他与从事生产的工人的长期接触中,对低效率和有组织 的怠工问题感受深切,对劳资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深感忧虑。他认为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必须用科学知识来 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认识,于是他开始对管理科学化进行潜心研究。为此泰勒先后做了大量实验,在总结长期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

6、学管理的五条原则: 1工时定额化。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分工合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程序标准化。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酬金差额化。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

7、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职能化。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泰勒认为,“管理这门学问注定会具有更富于技术的性质。那些现在还被认为是在精密知识领域以外的基本因素,很快都会像其他工程的基本因 素那样加以标准化,制成表格,被接受利用。”泰勒还进一步指出,“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 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泰勒的设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量化管理在很多方面吸收了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比如任务定额化,量化管理强

8、调首先确定标准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然后对其逐步细化、具体化,并逐项量化打分 以便量化考核;程序标准化,为求管理的公平性,量化管理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制定出标准的工作程序,并对程序中各个步骤和环节根 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分数和权重;酬金差额化,量化管理对工作任务、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精确量化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根据量化结果实行“按劳取酬”, 把完成工作的质和量与工作人员的报酬紧密联系,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等等。以科学管理为理论基础的量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它也同时继承了科学管理自身固有的缺陷,比如程序标准化固然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但它也会成为束缚工作人员的思

9、想和手脚的绳索;酬金差额化的确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其过于强调物质激励,会导致人们急功近利,不利于从根本上长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它还会导致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紧张。除此之外,科学管理中泰勒的定额任务和标准程序等都是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的,而当前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实施的量化管理中的标准工作量和标准工作程序大都是根据经验而不是实验确定的,所以其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量化管理的另一理论来源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e)或者说实证哲学(Philosiphie positive)。实证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3(卜40年代,其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10、e Comte,l7981857),孔德是一个身处巴黎市民社会中的市井哲学家,“他厌恶发表令人眩目的、高深莫测的哲学议论而乐于从社会实际生活出 发,提出试图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确实而有用的理论”。作为精通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孔德在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潜心研究培根、狄德罗、笛 卡尔、休谟等前人的思想及著作后,他感到自己的科学所以能成为科学,就在于它始终坚持贯彻“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主义。所以他提倡一种唯科学主 义,主张实证的精神和作为实证方法的“客观方法”,不仅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指导精神与基本方法,也是一切社会科学的指导精神和基本方法,要求社会科学能够像 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可

11、确证、可证实的特性。孔德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于科学有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可观察世界的感觉经验 基础之上的,他企图使社会科学摆脱以往与自然科学相割裂的状况,而成为自然科学的直接发展和继续,成为整个实证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科学分支。实证主义拒绝回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认为这是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哲学应当象实验自然科学一样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而经验、事实永远只能到现象领 域,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 概括而言,实证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思想: 科学中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用感官进行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对一种主张(观点)决定取舍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不是和

12、事实(经验数据资料)一致。 对实证主义而言,事实或经验数据资料是不带理论性的,是不受道德或政治的、种族或文化的偏见的影响的,它们是能够用不含任何理论假设或预设的语言加以描述 的。 客观性是通过主观之间对事实的一致看法而建立的。隐藏在物理科学进步背后的方法,对于人类社会领域的研究也是适用的。 科学的目的是建立普遍法则或一些概念。这些普遍“真理”是依赖对事实的观察研究而确立的。一旦这样的真理成立,它们就会生成新的假设,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验证。 正像在物理科学中一样,复杂的现象被分解为基本组成要素或部分,在社会科学中也要如此。 科学研究是价值无涉的,即是说,对于政治、社会或道德问题是中立的。 实证

13、主义用数学、物理学等严密科学构造了关于世界的图示,强调事实和经验,反对思辩,主张用实证科学的方法统辖所有的科学,在他们看来,某一学科要成为科学,就必须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事实,并把理论演变成为一套技术原则与操作规范。 实证主义的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实施的量化管理就无不渗透着实证主义的精髓比如追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管理过 程中抛弃定性管理方法,强调管理工作要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对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以增加管理的可操作性;追求 价值中立和道德中立,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刚性管理原 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尽量避免管理

14、过程中人为因素(诸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影响等 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指导的量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然而量化管理为追求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把“被观察到的事实”以外的事物,诸如人的思 想、意识、情感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实都排除在了管理范围之外,这种根据方法选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的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表面化, 同时也使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盲区。另一方面,由于实证主义抹杀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为量化管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多不能量化或不宜量化 的事物被纳入量化管理的轨道强行量化,其后果是表面上增加了管理的可操作性,而实质上量化的结果与事物的本质之间并没有本质

15、联系,对管理工作造成误导。 除科学管理和实证主义外,量化管理还直接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学主义(Scienrism)是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之一,它又 被译为唯科学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人类在走过了原始的蛮荒和中世纪的蒙昧之后,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一直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凯歌行进。随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赢得了人们普遍的信任和尊重。人们在尽情享受科技文明的喜 悦时,不由自主地滋生了对科学的崇拜和迷信。“科学万能”成为人们深信不疑的神话。由于科学的成功所取得的威望,科学的威力被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认 为科学无

16、所不能,无往不胜,自然科学知识被视为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方法被视为无所不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科学主义诞生了,它把科学片面地理解为实证自 然科学,并被推广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认为唯有科学才能有效可靠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唯有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把科学的有 限原则予以无限制的普遍适用,试图把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贯彻运用到其他所有知识领域,包括用自然科学解释人的心理、社会和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在方法论上 的主要观点是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崇尚机械性地预设、彻底的论证,认为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自然科学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 一切研究领域。任何学科要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运用实验 归纳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探寻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学科体系。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量化管理注重吸收和借鉴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